朝闻中原 “科大讯飞提供虚拟主播技术支持” 宏观 宏观专题:“碳中和”: 国际路径、产业影响与绿色金融体系 分析师:周建华; 登记编号:S1; 实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力争年前达到“碳达峰”、年实现“碳中和”。广义来说,碳达峰是指某一个时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必须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工具。“碳税”,是指针对二氧化碳排放所征收的税。“碳交易”,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买方通过向卖方支付一定金额从而获得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排放权,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系统(ETS)是一个基于市场的节能减排政策工具,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欧盟在碳减排方面起领导性作用。欧盟碳排放于年见顶,年代起从高平台下行。日本已于年实现碳达峰。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菅义伟在演讲中承诺日本将争取在年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的经济与行业影响。宏观总量方面,“碳中和”目标存在调节压缩部分需求(增长)和增加投资发展低碳替代供给两种效应,长期来看将导致经济部门结构的重大变化。两类效应中,投资替代为主,压缩需求为辅。电热燃水供应(主要对应火电)、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炼钢)、非金属矿产(主要对应水泥、玻璃、砖瓦、陶瓷等建材)及运输仓储邮电服务四个行业年总计碳排放77.15亿吨,占当年全国88.94亿吨碳排放的86.75%。火电行业减排主要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发电、提高清洁能源占比来替代用电需求。金属冶炼与非金属建材行业产能受限,通过技改提高环保排放标准。交通运输领域的减排主要依靠电动汽车等新能源交通工具替代。 金融助力实现碳中和。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是一个系统化、全局性的工程,融资来源上需要专业的投资机构与信贷机构作为支持,融资渠道上需要财政与金融政策给予优惠,更进一步需要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与法律基础设施为投融资运转提供保障。我国从年开始陆续展开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试点,目前已经基本具备了完善的碳交易基础设施。系统建立初期,免费分配有助于保护企业免于丧失竞争力及承受碳泄漏风险,从而实现没有碳价到通过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形成碳市场和碳价的顺利过渡。目前我国地方碳市场交易所均采取这一方法为主。 策略 市场分析: 金融板块助力A股大幅上扬 分析师:张刚; 登记编号:S1; 周二A股市场高开高走、大幅震荡上涨,受到相关利好消息的提振,早盘两市大金融板块全线飙升,带动A股核心资产轮番大涨,沪指盘整一举突破盘局,新的一轮上涨行情已然开启。周二两市成交量突破1万亿元,场外增量资金进场做多的迹象较为显著。投资者后市在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