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洪洞大槐树 莲藕在洪洞不叫莲藕,人们都叫莲根。这大抵也与大槐树迁民有“藕断丝连”的关系,人们借着莲藕的根连在一起,想与迁出的亲人们根一直连在一起。 洪洞莲根的奇不在于名字,而在于这里的莲根比其他的地方多一个眼。有人说,吃了这里的莲根,能多长个心眼儿。洪洞莲根也是历史悠长,在晋国的时候就有晋顷公钟爱莲根的故事。 晋顷公钟爱洪洞莲根 公元前年,晋顷公时,杨氏县就在洪洞地盘,晋国大夫韩宣子派僚安为杨氏县大夫。杨氏县是国家第一次在洪洞设置了县,使洪洞第一次有了“县”的称呼,因而可以说,僚安就是洪洞历史上的第一位县长。 僚安来到杨氏县,看到汾河两岸大片土地被汾河水吞没,好端端的汾河水没给当地带来好处,反而带来了灾害,僚安想着治理的办法。一年,僚安到了浙江余杭,看见碧波荡漾的西湖里荷花盛开,他想,这里有水,能种莲根,杨氏县也有水,为啥不种莲根呢?于是,他就把莲根引进杨氏县。大概是杨氏县水土的原因,这里出产的莲根,不但质白细嫩,藕节粗壮,肉厚香脆,而且比别处的莲根多一个眼儿。 杨氏县的莲根名气大了,消息传到了晋顷公的耳朵里,他要品尝这种多一个眼儿的莲根。僚安让人把莲根洗净,送到都城新田(侯马)。莲根经长途运送,皮儿被风吹得发黄发蔫,晋顷公见了,心中不快。一问来人,又听说莲根是经过洗了泥的,就说:老百姓洗泥时,手挨上了莲根,我嫌脏,下次送时,不用洗泥,只有御膳房洗的,我才不认为脏。 第二次送去的莲根没有洗泥,虽经长途运送,但由于淤泥裹着,皮儿不黄不蔫,吃时才让御膳房洗泥,晋顷公觉得又干净又好吃,逐把杨氏县的莲根定为贡品。 秦统一六国后,杨氏县叫杨县。隋朝时,杨县改为洪洞县,种莲根的规模更大了,每年莲花开时,整个县城周围花香沁人,人们说洪洞城是座“莲花城”,又说:“洪洞的莲根是进贡的,不洗泥”。为什么呢?因为洗泥时,老百姓的手挨上了皮儿,皇上嫌脏。由此,就出现了一大怪:“洪洞县的莲根带泥卖”。实际上是带泥的莲根好贮存、耐风干,水分不流失,保持洁白鲜嫩。 莲根 吃法 对于吃货来说,莲藕可以凉拌,可以做汤,可以爆炒,各有风味。吃货们,约上连手来老家吃莲根吧,还能治缺心眼。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