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有关河南的十九个知识!不愧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厉害了我的河南!

1.河南三千年前居然有大象

三千年前,河南气候湿润温暖,曾有大量的大象。现在的河南电视台的台标就是一个大象的形象,因此又叫大象台。

这也是河南简称豫的原因。

2.河南不仅仅有中原官话

河南话,通常是指中原官话,但河南还有其他方言,比如豫北太行山一带的晋语,豫南地区的江淮官话等。

3.跨越三省的街道

在豫鄂陕三省接壤处,有一条村镇街道叫白浪街,在这里,你可以一脚踏三省。

我国三省交界之地共有40余处,但白浪街比较特殊,因为三省均设有基层政府。

包括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湖北省郧县白浪镇和陕西省商南县白浪镇,三镇距离均为2公里左右。

4.中轴线从没变过的城市

开封的城市中轴线从没变过,因此,开封的地下有着城摞城的奇观。

城摞城指的是不同朝代的城池摞在一起。

考古学家发现,在开封地下3米至12米处,上下摞着6座城池。

此外,开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人口超百万的国际化大都市,北宋时人口超过万。

5.正能量的河南人

感动中国人物、全国劳模、中国好人榜,河南入选人数均是全国第一。

河南志愿者的注册人数也位居全国第一。

抗战期间,河南半数土地沦陷,但仍然提供了近万壮丁,仅次于出丁万的四川,但四川位于大后方。

6.河南人都爱喝的胡辣汤

河南的胡辣汤起源于两个地方,一个是周口西华的逍遥镇,一个是漯河舞阳的北舞渡。

据说,河南胡辣汤与陕西胡辣汤有关。

民国时期,有几百万河南人迁徙到陕西,老西安人里据说有三成都是河南裔,所以语言和饮食文化有相同之处。

7.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

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故事流传,因为很多河南人祖上,都是元末明初从山西迁来的。

8.西游记的成书之地

郑州巩义的慈云寺,是吴承恩写《西游记》的地方,小说里的很多地点和故事原型,都与巩义的青龙山有关。

9.能追溯到明朝的中学

郑州一中是郑州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可以追溯到明朝。

明崇祯年间,郑州知州设立天中书院,后来改名为东里书院、郑州县立初级中学、郑州市私立明新中学、郑州一中,历史长达年。

10.大玉米的创意来源

郑东新区的大玉米创意来源不是玉米,而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嵩岳寺塔。

大玉米真名为千禧广场,是中原第一高楼。

11.郑州的道路方向是斜的

郑县县城规划时,顺时针偏了十几度,所以西大街、南大街、东大街等街道都是斜的。

还有一个原因,郑州是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交汇处,而这两条铁路也是斜着建的。

12.不说河南方言的河南城市

信阳位于北方的河南,却不供暖,不吃面,也不会说河南话。

信阳不认为自己是北方城市,但在大部分南方人的眼中,却又属于北方。

13.跨越三河流域的景点和城市

河南嵩县的白云山景区,跨越了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

另外,平顶山也跨越了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流域,只不过这三个流域所在地并不接壤。

14.最高的山与最低的山

河南最高峰是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nao),海拔.8米,老鸦岔属于秦岭的小余脉,有河南小秦岭之称。

最低的山,则是驻马店市汝南县的天中山,只有3.6米。

15.河南的梁祝镇

河南驻马店的汝南县,有一个梁祝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现在的梁祝镇,还存有梁山伯墓、祝英台墓等梁祝故事遗址。

16.刘备三顾茅庐的地方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诸葛亮的出师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而南阳,就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地方。

历史上,南阳出现过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名相百里溪等名人。

17.我国最早的龙形象来自河南

濮阳蚌龙距今年,是我国最早的龙形象,被考古学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18.汉字的起源地在河南

河南有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契刻符号,第一套完善的汉文字系统甲骨文,也是在河南出土。

秦朝统一六国后,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

编写世界第一部字典、归纳汉字生成规律、统一字义解析的文字学家许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乡完成了《说文解字》这部汉文字学巨著。

宋体字产生于开封。

19.被撤销的平原省

新中国成立之初,河南新乡、安阳、濮阳以及山东菏泽、聊城、湖西等地组成了平原省,省会是新乡。

年平原省被撤销,成为我国第一个被撤销的省份。

平原省同时也是我国存在时间最短的省。

还有河南朋友补充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