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29059.html (1) 六月一日,国际儿童节,继续行走大运河。 据介绍,年8月,世界54个国家的代表在瑞士日内瓦举行“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发表了爱护儿童、保障儿童福利的宣言。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倡议建立儿童纪念日,英国、美国、日本等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而国际儿童节的设立,和发生在二战期间一次屠杀——利迪策惨案有关。年6月10日,德国法西斯枪杀了捷克利迪策村16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余人和全部婴儿,并把妇女和90名儿童押往集中营,村里的房舍、建筑物均被烧毁。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各地经济萧条,失业和饥寒交迫的生活让儿童的处境更加糟糕,生活和生命得不到保障。为了悼念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各国代表愤怒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当时的很多国家表示赞同,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年12月23日规定,将年由中华慈幼协会建议设立的每年4月4日的儿童节与国际儿童节统一起来。 早五点,起床准备,乘六点第一班车再至第六埠村。 早点,天津的传统小吃,锅巴菜。 第六埠村南,独流减河上两个小岛,架有三个闸桥,北侧和中部较大,分别为独流减河北进洪闸、独流减河南进洪闸,分别有13孔和27孔,南侧较小,22孔,但看上去年头较老,也不能通行,东侧另架桥通行。 南运河在西青和静海交界处,东西错开5公里。 过独流减河后一段近1公里长的河段,仍为子牙河,南运河与它共处。 子牙河,海河水系五条重要支流(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北运河、永定河)之一。河道长公里,上游有滹沱河、滏阳河两条支流。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省五台山北侧,沿途在山西、河北境内接纳清水河和冶河,东流在献县臧家桥与源于邯郸市和村附近的滏阳河汇合,称子牙河(《献县志》载:“因其下游流静海县子牙镇,故名子牙河”)。子牙河经由西河闸至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汇入南运河,至西青区第六埠与大清河交汇,后流经至天津市区红桥附近和北运河合流,再向南2公里,至三岔口在与南运河相遇,后段为海河。 另,在建国后于河北省献县以下开挖子牙新河,经天津市大港区(今滨海新区)北大港入渤海,以减轻水患。 道旁有公里里程碑“子牙河43”,似天津市域西南侧东辛庄村子牙河入天津点至此地距离。 南一公里,十一堡村,南运河上一小型水利设施,十一堡村上改道船闸和上改道节制闸,一岛分两条水道,东为船闸、西为节制闸,均为静海县不可移动文物。 船闸河节制闸的北侧,子牙河西来。 道旁有公里里程碑,上有“南运河48市水利局”,另一侧为“前—进48一九九八”,为南运河自九宣闸进入天津后至此地距离。 (2) 继续南行,进入独流镇。 独流镇乃千年古镇,地处九河下梢,始建于宋辽对峙期,曾设独流东寨、独流北寨,明永乐二年(公元4年),大兴屯田,渐成集镇,因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在此汇成一流,由此而得名——独流。独流自古便是重要的水旱码头,扼守京、津、鲁、冀、豫的水陆交通要道,旧时漕运船只往来如梭,一派兴隆。明嘉靖年间刻印的《河间府志》有独流北砦、独流东砦等六砦,不难看出这座古镇重要的军事地位,独流砦在北宋末年也称独流口,到了明朝就称独流镇至今。义和团运动期间,著名首领张德成、曹福田以及滕德生、刘十九等人就是在独流镇立坛聚众,号称“天下第一坛”,后率团民开赴天津痛击八国联军。 独流镇素有“酒醋酿造之乡”、“建筑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老醋享誉海内外,有“津门四绝”之一之称。行前在地图上曾见有“天下第一坛遗址纪念碑”的标记,还以为是老醋作坊的遗址,而现在看来应该是义和团设坛之处。从资料知,当年义和团的著名首领张德成就是以操船为业,经常沿南运河、子牙河往来于独流、工口、天津一带,年四月,他在独流镇老君庙建立了“天下第一团”,并设立坛口,号曰“北坛”。发展壮大后沿运河北上,又在包括杨柳青的今西青地区设立坛口十余处。当年六月下旬,张德成率领团众七、八千人进入天津,与曹福田领导的团民汇合,共同对八国联军作战,终因武器落后等原因失利。现在遗址处有一块静海县人民政府所立的“天下第一团总坛口遗址”碑。 南运河东岸、杜家嘴村旁竖有村民所立的一块石碑,东面书“杜家嘴村立德学校遗址”,西面书“《礼记》圣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我村陈姓先祖名讳楚湘尊崇圣贤教诲,在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自备资财选址于此建小学一所。是时,依其家父冠讳及昔愿取名曰:“立德学校”。始从竣工毕讲学,终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历经二十余春秋岁月。居村凡富有高贵之门或贫微卑贱之户,其后生子弟俱一有教无类平等入学启蒙受诲。而今,不肖愚下罪人之吾辈拜泣稽颡先祖在天之灵,感恩弘护,继承其真诚、智慧、慈悲、喜舍、亲民、至善之仁德。特挚立此碑以示敬仰、念怀。杜家嘴村全体村民恭立二〇一一年十月” 继续南行,遇一木桥,横跨在南运河上,至今仍是两岸居民通行之所。此为独流木桥,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材质黄花松,桥长31.8米,宽约5米,两侧有护栏,水下有桥墩、迎凌柱。桥面上铺横木、厚木板,载重3—4吨。东通新民路独留老站,西通独流二道街,是独流镇水旱交通运输主要桥梁,年河北省交通厅按原结构重新修建,年公布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年静海文化旅游局对其进行修缮。修缮的结果就是用钢柱钢梁对桥体进行加固承重,而原桥结构基本未动。 桥两端栏板端头木桩上分别刻有“河北省人民政府交通厅工程局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建”和“独流建设桥”。还悬挂有天津市文保单位文保牌和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区划牌以及简介碑。 桥旁有卖煎饼果子的小摊,取名“老桥煎饼”,但愿小摊能与老桥一样能永远保存下去。 南运河流经南肖楼村一路旁有个院落,虽大门紧闭,但门旁悬挂的牌子为“独流老酒坊”,旁边商店上广告牌“泓井坊独流老白干”,隔着马路见墙上似乎挂着一块文保牌,趋近一看果然是,高兴的都忘了拍照。从介绍上知,这里名为独流给水所,俗称水楼子,是在清末引进德国技术建设的津浦铁路给水工程,建于年,是为往来于津浦铁路上的客、货运列车给水之所。因独流给水所取用南运河水,经多道工序过滤澄清,得清澈甘甜之净水,过往列车来此加水络绎不绝,独流给水所从年建成一直沿用至20世纪70年代,改革开放后逐渐失去原有功能。年独流给水所被静海县人民政府确定为不可移动文物。 而独流古镇乃酒醋之乡,独流老白干酒兴起于明朝建针时期,盛于清康熙盛世。清乾隆年间酿造的独流老白干,状元红,玫瑰露酒为清廷贡品,驰名中外。独流镇志记载,民国十一年(年)直隶省(天津市)第一次工业观摩会上独流老白干酒获食品类中等奖,行销全国,并出口欧洲、东南亚各国。但后来渐渐醋香酒沉,名头不再,现在不少酒坊、公司在努力重现当年之辉煌。 此家酒业作坊借给水所之名头,欲振兴酒业辉煌,但这小小的给水所,酒厂定不在此地,况且我转到西侧的南运河边上瞧了瞧,脏水污水一潭,做毒药还差不多。 马路东侧,亦有一处厂矿,不知当年是不是和西侧给水所连成一体,从位置和形态上看,似有可能曾为一体。 年以前,给水所大院较空,有几处小平房,后建厂之后面貌大改,但从别人所发文章中知,院内仍存欧式建筑和厂房遗迹。 这里距离铁道线2公里、距离独流火车站5公里,不正当年是如何为列车加水的,加水管道及装置也不知是否有留存,不过津浦线铁路旁疑似存一段辅线痕迹。 (3) 南运河曲折蜿蜒,自十一堡村到九宣闸近50公里,有上百个村庄镶嵌两岸,许多以姓氏加“官屯”命名,有资料称其多为明永乐年间屯田移民所建。 道旁也有老的公里桩,为一九九一年市防汛办所立。 府君庙村,小集市,不甚热闹,但也是给平日里寂静的村庄带来了许多生气和喧嚣,还以为村中可能会有庙,转了一圈结果却失望的很,倒是路边不知是何人栽有石桩。四面均刻字填色“南无阿弥陀佛”。 府君庙村口有碑“明永乐二年(4年),郑、李、阎三姓,从山西洪洞县迁于此地,在南运河东岸府君庙旁建村,得民名府君庙。静海县府君庙村立二〇〇八五月一日”。 白杨树村西南角,路旁,竖有文保碑,上书“不可移动文物白杨树村遗址静海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布”。不过让人有点奇怪的是,这里即非古墓葬、也非古遗址,也不是曾经的古建筑遭到损毁而留下的基址,指认庄稼地下有村落遗迹,有多大意思? 北五里庄附近,一段河床已经干枯,一步可跨南运河两岸。 (4) 向南跨过省道,道旁河边,有小麦种植地,金黄色的麦海一片丰收之景。 韩家口南,一小桥,连接着河东的孙家场村与河西的大河滩村,小桥以水泥电线杆做墩、木方搭桥,情趣盎然。很巧的是曾见过有人拍摄过此桥,前几年的影像,桥墩是竖桩,后来为了安全进行了加固,每根竖桩旁边再斜着增设一根辅桩,以前竖桩时还为了美观将电杆桥桩截成一样高,而后来的工程则直接用上整根的电杆,长短不一,再无精心施工之道。 沿河各村镇皆设有界桩,村村划界定桩。 进静海镇,城区边缘,一条南北的复兴大街上热热闹闹。 义渡口村,运河边上的小村落现在已成城区的一部分,唯留下当年的老地名,一条东西向的东方红路和旧制的搪瓷街牌让人恍若又回到了五六十年前。 (5) 复兴大街的南端收于瀛海桥处,附近有小区瀛海里。九二年建桥即为此名,不知谁沾了谁的光。 上三里村一段河段芦苇茂盛,几乎将整处河道遮蔽。 (6) 陆家院村附近再一电杆桥,只是桥板为水泥预制板所制,沿河处建有范庄子文化公园。 据介绍,范庄子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为山西范姓人居多而得此村名,现在发展建设出色,城镇化水平较高。在村东曾有明朝崇祯十三年进士探花及第第一甲第三名、明翰林院编修、清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学士高尔俨之墓。年,康熙帝第一次南巡至此,曾题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之碑,只是现在墓葬和石碑皆无踪,新竖一碑充数。 高家楼村处,再一电杆桥。 增福堂村西北角,有碑“不可移动文物增福堂遗址静海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布”,据称时代为元——清,增福堂村南约米,西距运河50米,可也不在竖碑的位置呀。旁不远有座新建的关帝庙。 而在村南,有郑家墓地文保碑,上书“不可移动文物郑家墓地静海县人民政府二〇一三年八月二十九日公布”,地面亦无痕迹。 再南,村镇渐稀,田畴渐多,待收的麦地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毯子。 双胜扬水站,一条东西向从南运河取水渠道上的小型闸站,现已废弃。 南运河27公里桩处,双塘镇,一条运河分出东双塘、西双塘两村。至此,今日行程结束,时间刚过三时,太阳当午,正是灸烤大地之时,终于可以歇歇了。 (7) 双塘镇下辖10个自然村,面积41平方公里,镇因驻地双塘得名,从以前的公社到乡最后成镇,政府驻地在东双塘,年后迁至西双塘,为的就是向西发展,接国道,而东侧则受制于津浦铁路的限制。 西双塘村,年和年历经两次洪水淹没,现在是全国十大魅力农村之一,经济发展迅猛,不过富裕起来的双塘在吃喝玩乐上铆足了劲,建起了梦幻王朝大殿、天下第一象景区、西双塘蒙古包、西双塘化学嘉年华、西双塘民俗风景区、东五台寺和德慈塔陵等,面积达到四五个平方公里,间杂有大片的别墅及高楼。 据介绍,东五台寺始建于明代崇祯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该寺气势宏大,灵气旺盛,顶礼朝拜者络绎不绝。民国初年,寺庙被改为国立大学堂,日军侵华期间,寺内剩余珍贵文物被抢掠一空。二千零三年恢复重建,占地面积一百二十亩,建筑面积八万平方米。新建寺庙在西侧,单程约2公里,体力不够、时间无多,也就没有近前一观。 魅力小镇,今冷冷清清。 乘班车回返静海,至火车站,已购好六时左右回程北京的车票,德州发往北京的快车,一路串起运河上的几座城市。 静海站内一座小洋楼,班车司机也曾提及,下车后围绕火车站整个转了一大圈,也仅仅是远观一眼,而待上车时抽空可至近前细瞧。 从竹香榭士的博客中摘取资料如下: 在津浦铁路线上的静海站,保留着一处百年铁路工业遗存建筑群落:百年老站房、百年老公事房、百年老道班房、老站台、老平交道口。尤其是具有日耳曼风格的百年老站房,其设计、建造之精美,保护程度之完好,完全可以和天津市五大道上的任何一座外国小洋楼相媲美,而在老站房的一层大厅内曾设立了静海站站史室,展出静海站早期使用过的日本“精工社”机械挂钟和中国上海“三五牌”机械月历座钟、手摇铃铛、手摇磁石电话、手提信号灯、客票日期机、客票穿孔机和货车施封钳以及静海站各个历史时期的老照片等。年12月,清廷与英德银行签订了津浦铁路借款合同。年6月,津浦铁路开工修建。同年,津浦铁路展筑至静海,修建了静海站,由德国工程师设计建造。年,津浦铁路静海站被列为天津十大不可移动文物之一。 登火车,竟然是由卧铺车厢改造而成,人不算多,三个小时至北京站,遇雨,鼠窜般进地铁,倒车几趟回家。 (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