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寒假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416.html

临汾洪洞方言之“鵮”(tian)

文/刘志杰(山西临汾)

每年人记忆中都有难忘的童年,也有窘迫的童年。最为窘迫的时候可能就是三四岁跑得正欢的时候,去邻舍家的小哥们约好了不见不散,正在出门欢喜之时,突然邻居家一只大公鸡气势汹汹地跑了过来,这时只有“哇哇”大哭。这时候妈妈赶紧从院子里跑了出来,连哄带劝地说道:“以后不要独自个出来,得公鸡‘鵮’一下,疼得疼着哩!”在农村的家畜中,不但鸡鵮人,鹅也会鵮人,小孩子们总是免不了被鵮人的鸡和鹅鵮得吱哇乱叫。“鵮”,音qian,《康熙字典》中《广韵》、《集韵》丘咸切,音嵁,鸟啄物也。“鵮”在我们乡间中转音读作tian,好像qian转读为tian已经是个约定俗成的惯例。比如牵牲口的“牵”也转读为tian。“鵮”是鸟类进食、自卫和进攻的本能,最擅长鵮的当属啄木鸟。啄木鸟在洪洞方言中也叫“鵮啵啵”,它长着一张又硬又尖的长嘴,啄击树干时笃笃作响,准确寻找到害虫躲藏在哪里。其舌根从嘴巴里向外伸出时,舌头就可以探得很长。舌头上有胶性的液质,能把小虫粘住。有的啄木鸟,舌尖还有细钩,又是粘,又是掏,使小虫无法逃避。?娃儿(xuwaer本地方言,指麻雀)经常“鵮”走晒在院子里的粮食。我们小时候拿弹弓打?娃儿,用铁筛子套?娃儿,老人在谷地里扎上几个吓(ha)貌神(稻草人),戴个破烂草帽子,专门对付弱智的?娃儿,从它们嘴里抢回一点养家糊口的吃的。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好端端的皮肤竟然会长出痦子来。听大人讲,根治痦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痦子(螳螂)”“鵮”走,这样可能会暂时疼一些,但是能去根,不再复发。说是这么说,但是从没有见过“痦子”“鵮”走痦子的场面,随着医疗科学的普通,有了这类情况,医院让医生代替螳螂的好。最狰狞吓人的“鵮”非鸠鶹鶹莫属。鸠鶹鶹(diuliuliu当地方言,对老鹰的俗称)性情凶猛,从高空处瞪大贼眼,只要发现地上有其嗜好的猎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鵮走而去,什么鸟呀、禾鼠呀还有其它小型动物都逃不过它的一张鹰钩大嘴。鸟类每天鵮个不停点,更多的时候它们“鵮”走的不是我们心爱的粮食和小宠物,而是鵮走虫类的害群之马。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意识越来越强,倡导爱护鸟类,保护鸟类,给鸟类一个适其生存的环境,与人类共同捍卫地球,成为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杜鹃有“春的使者”的美称,一只杜鹃一年能吃掉松毛虫五万多条;大山雀是“果园里的卫士”,一只大山雀一天捕食的害虫相当于自己的体重;猫头鹰被称为“捕鼠能手”;啄木鸟堪称“森林的大夫”;喜鹊一年的食物中,80%以上是害虫;一窝燕子一个夏季吃掉的蝗虫,如果头尾连接起来,可长达三公里。有些鸟类虽然不吃害虫,但它们是花粉、树种的传播者。鸟类是大自然的重要成员,人类的朋友。如果鸟类在地球上绝迹,不但大自然会失去生机,更重要的是生态失去平衡,人类将会遭灾。爱鸟是一种美德。保护和挽救珍惜鸟类更能够维护生态平衡。看来,是鸟儿就会“鵮”,是鸟儿就要“鵮”。我们不要去打扰它,在这个广阔的地球村,就让它们自由自在地“鵮”去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