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临汾洪洞方言之“上墙(shuòquó)”

文/刘志杰(山西临汾)

上墙,一般指机关单位的规章制度制成镜框版面,整整齐齐地钉到墙上,或者指将学校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又可指用毛笔写好的向灾区捐款捐物名单的大红纸贴在墙上,以示众知。这个意义上的上墙,文读为shangqiang。在临汾而被乡土味熏陶很久的“上墙”却不一定是这个意思,这里读为shuòquó,是正宗原味的方言。可以理解为抬杠、顶板、较真儿,进行一些没有意义的争执与辩论,要是顶板顶得没有退路了,只好靠到墙上去了,这就是“上墙”(shuòquó),又叫“胡上墙”。不怕您笑话,笔者就是一位典型的“胡上墙”。十七年前,写过一篇《无聊的牛角尖》,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开头是这样的:“爱较真、抬杠、顶板、钻牛角尖,同事和好友对本人的评价已成共识。‘谁要与他说话,先准备把椅子坐下,要不非把你顶到南墙根不可’。”有一次,一位老师傅来家做客。他说不喝茶,我给倒了杯白开水。较真地问:“真的什么茶都不喝吗?”“不喝。”“大叶茶?”“不喝。”“小叶茶?”“不喝。”“砖茶?”“不喝。”“绿茶?”“不喝。”“油茶?”“嗯~~~”还有一次,在班上与同事们聊起当时很流行的一款保暖衬衣。同事说:“现在的保暖衬衣质量特别好,非常暖和。好多人连外套褂子都不穿,就只穿一件衬衣过冬哩。”“绝对不可能,哪里有只穿一件衬衣过冬的?”“你瞧,XXX就只穿着一件衬衣。”“胡说,我见他还穿着裤子呢!”“哎~~~这个~~~”当年的工厂班组里,唠家务是女同事的常项,每每提起包饺子的话题,一个个显示出自己厨艺的自信。“我家拿韭菜吃饺子,素鲜。”“我们拿芹菜吃饺子,先得用盐汲下水。”……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路数,语气中飘忽着诱人的香味。“不对!说的统统的不对!”我一声喝住了众声。“怎么可能拿韭菜吃饺子?拿芹菜吃饺子?”“不拿韭菜,不拿芹菜,那你家拿什么吃饺子?”我被众反问。“你说!你讲!”我不紧不慢地迸出两个字:“筷—子—”众:~~?~?—……有一次查问别人的住处,就给他打“告我具体地址!”“我家好找,就在路边呢。”“说具体点,到底在哪?路边?这还用说呀!谁家不在路边住呢?不住路边住哪?总不可能住在马路当中吧,那车怎么过去呀。”有位女同事上班偷偷去洗澡。正在这时,她一个亲戚来找她。“我是XXX的亲戚,怎么她不在呢?”“哦!洗澡去了。”“多会儿能出来呢?”“摸不着。”(时间约摸不准的意思)这时候,一个正常得再也不过的对话就结束了。就在这时,我插了一句话,把回话的那位同事陷于了尴尬境地。他刚说完“摸不着。”我就插话说:“肯定摸不着,人家在澡堂里洗澡哩,你在这里坐着哩,离这么远,肯定摸不着呀!不过,你摸的人家干啥呢?”不过,上墙归上墙,我请假不在的日子里,班组里缺少了我这个胡上墙的人,他们反倒不适应了,也少了一些前仰后合的会心的笑声。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