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微资讯ID:htwzx 每日分享洪洞新闻动态、洪洞民生、洪洞商讯、发布洪洞县最新时政新闻、最权威的政府声音、弘扬洪洞正能量。 虎头牢里羁红妆, 一曲搅乱臭水浆。 王三公子今何在, 此地空余丈八墙。 读着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先生这首琅琅上口、言简意赅的小诗,你很快就能把它与一段脍炙人口的戏词、一处有名的历史遗迹联系起来,那就是《苏三起解》和山西省洪洞县的苏三监狱。 明代苏三监狱大门 据地方史志记载,苏三监狱始建于明洪武二年(公元年),距今已六百余年,是我国仅存的一座完整的明代监狱,该狱坐落在洪洞县城中心,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狱的门楣上虽然挂着“明代监狱”黑底白字横匾,但人们还是习惯地叫它为“苏三监狱”。因为几百年来那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苏三起解》(又名《玉堂春》)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儿。明正德年间(公元-年)京师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囚于此监,后人遂沿称之为“苏三监狱”。 苏三原本姓周,名玉姐,祖籍河北广平府曲周县,出生于山西大同,七岁时遭旱灾,父母双亡,后投亲不遇,被骗卖到北京前门外草帽巷苏淮开设的妓院,遂改姓苏,排行三姐,便名为苏三,花名“玉堂春”。苏三天生丽质,稍长即出落得花容月貌,风韵宜人,偶遇宦门王三公子景隆(戏曲中称其为王金龙),彼此相爱,遂海誓山盟,愿白头到老。据传“玉堂春”之名就是王三公子从苏三房内中堂对联“玉壶盛装桃花酒,春风巧绘富贵图”和横批“金玉满堂”中各挑一字而取的。后因王三公子钱财用尽,被鸨儿逐出院外,流落街头,幸得苏三暗中资助其回乡苦读谋取功名。自公子离去后,苏三矢志不再接客,受到鸨儿更残酷的鞭笞凌辱,苏三始终反抗不从。时逢山西洪洞富商沈洪(名延林)行商京城,慕玉堂春之色,用重金买回洪洞作妾。沈妻皮氏早与邻人赵昂私通情深,感到沈返家带回小妾与已大有不便,就与姘夫合谋将毒药置于辣面中,苏三因身体不适未食,沈误食后死亡,皮氏“一箭双雕”,诬告苏三害死本夫。知县贪赃枉法,以酷刑逼苏三屈招,铸成冤案。后来王景隆科考高中,心中时时不忘苏三旧情,在做了山西巡抚后多方打听,得知苏三下落,便微服私访至洪洞,重审此案,几经周折,平反冤狱,有情人终成眷属。 苏三监狱位于旧县衙(今县政府)大院西南隅,临南北大街开一垂花古门,门前雄踞两尊汉白玉狮子,院内立有苏三的汉白玉塑像,全监总面积平方米,主要由过厅、普通牢房、死囚牢三大部分组成。 进大门向右拐即是一过厅,过厅前门上挂有当代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先生手书“苏三监狱”匾额一块,过厅内四壁挂满了当代名人及书画家有关吟咏苏三蒙冤及苏王爱情故事为内容的书画作品,尤以西墙上挂着的一幅当代书家抄录的清人孙宗武《题目洪洞苏三监狱》白话诗最为醒目:“一句话儿错出唇,不应大骂洪洞人,虽然当时即纠正,断章骂语流传深。贪官污吏地痞赖,不惟洪邑有这群。窦娥含冤已屈死,汉卿笔下讲分寸。苏三冤案金龙平,洪洞人冤到如今。”跨出过厅后门即进入普通监房。 普监由东西相对的两排12间监房组成,监房门低窗小,窗棂粗实,窄小阴暗,苏三最早就关押在这里。两排监房正好形成一条狭窄的南北过道,过道上空沿两边牢房檐口外是用铁丝编织的一张密网,网上系有很多铜铃,谓之“天罗地网”。沿着过道南行到尽头有两间禁房,是狱卒(又称“禁子”,即看守人员)的住所。房内现有手持禁棍和手扶木案的泥塑狱卒各一尊。禁房西侧有狱神庙和死囚洞,房角还坚立着一通刻有《复修苏三监狱碑记》的石碑,记载着苏三的身世和古监的沿革历史。禁房的东侧是“虎头牢”,也就是死囚牢。 虎头牢是古监的重点部分,凡是被判处死刑等候“问斩”的囚犯就关押在这里。此牢牢门十分奇特,上方刻画着古代传说中的动物“狴犴”的头形,青面獠牙,狰狞可怖。据史书记载:“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四子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讼,故立于牢门。”因其图形酷似虎头,故名“虎头牢”。牢门是一个低小的门洞,过道犹如虎口,呈双墙双门结构,前后门各为一扇,一朝左开,一朝右开,为明代标准的死囚牢门。门高不足三尺,墙厚足2尺,进门者需弯腰曲膝,入“虎口”,行数步,再出内门,方进入死牢内院。 死囚牢院正北是两孔首尾相接的窑洞,当地人称之为“枕头窑”。苏三当年就被关押在西边的一孔,是为“苏三牢房”。这间牢房仅窑洞口上方有一小窗,房内阴森潮霉,土炕低且短,确实只能“坐牢”,四周无窗。牢房外的院心有一口水井,深丈余,上盖一块尺余厚、二尺见方的大青石,青石中间仅有碗口大(20多厘米)的一孔作为井口,井口周围被打水的绳索磨出许多道沟槽。这是专为犯人设计的,只能打水,不能投井自尽。井旁有一石槽,供洗衣使用,槽边斜置一捶衣石。苏三坐牢时曾在此汲水洗衣,因名“苏三井”。院内的南围墙是古监中墙体最厚的一堵,墙面高一丈八(6米),厚1.7米,内灌流沙,借助沙的流动性防止犯人打洞外逃。此墙高大坚厚,确实令人望而却步。因此,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先生年在此考察时赋诗赞叹(即本文开头的四句引诗)。 同“虎头牢”门遥遥相对的禁房西侧的监狱西围墙上有一神龛(即狱神庙),内有砖刻雕像三尊,中间坐着的是位老者,表情和善,形态端庄,即为狱神(是为制定中国最早法典的虞舜时的大臣皋陶)。两旁是两个小鬼,面目狰狞,鬼模鬼样。旧时监狱里有一条规矩,允许犯人们每天去拜神,忏悔罪行。 神龛的左下方靠围墙脚处有一小洞与大街相通,平时用砖封死,需用时打开,被称为“老虎屁股”。犯人瘐毙(病死),只能从此洞拖出,不准通过狱门。这些设计与构造,从肉体到心理,都对被囚者起着独特的戕害作用。若非当年王三公子得官不忘旧情,为苏三昭雪平冤,娇小弱女想来也逃不脱被“虎”吃掉的。难怪著名戏剧家马少波先生年参观后触景生情,挥毫题诗:“弱女哀哀诉冤情,古槐俯首不忍听。官高敢认缧绁侣,南北至今唱景隆。”马先生手书的诗碑现立于该院落南墙角处。 整座监狱不仅配套设施齐全,其布局也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官衙监狱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尤其对研究明代刑律史和建筑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特有的建筑、动人的故事,吸引了众多的游人骚客和专家学者前来游览与考察。据洪洞县志记载,为保护这一处珍贵的文物古迹,年解放洪洞县城时,陈赓大将特嘱攻城部队要注意保护明代监狱及有关苏三档案。据悉,直到“文革”时,监狱的有关资料和原苏三档案才遭毁劫。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封建社会监狱规制的实物展馆,更是对人们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课堂。近年来,当地政府又拨专款进行修葺,加强管理,增设了苏三蜡像馆(五组蜡像逼真地介绍了苏三识王、入狱、押解、平反、重欢的全部情节)和自秦汉以来的刑律展厅,每处都对中外游客开放。 此外,与苏三故事相关的洪洞县城内的几处遗迹也是游客们参观苏三监狱后的必到之所。如距监狱约米的估衣巷“石塔口”,就是苏三“起解”后第一处停歇之地。京剧《苏三起解》中著名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君子听我言”所反映的剧情就发生在这里。沿估衣巷西行到老街北拐50米处的一坐西向东的“益元堂”老字号药店,据说当年皮氏串通赵监生毒死亲夫所用砒霜,就是在此店买的。在距监狱约米处明代移民旧址古大槐树旁有“苏三卸枷台”是当年解差崇公道押解苏三去太原府时出于同情不顾王法为苏三卸枷的地方。“洪洞县里没好人”这句流传很广的话,就是苏三在此处向崇公道诉说冤情时愤然喊出的。实际上,这句话当时就冤枉了好心的崇公道,但崇公道和洪洞县乡亲们理解苏三此时的心境,因而,至今洪洞县的人对此并不介意,由此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同情、理解与宽容的传统美德。 您看此文用.秒,转发只需1秒呦 订阅与交流 ?回文章顶部,点“洪洞微资讯”进行订阅或者点击“原文阅读”(推荐) ?搜号码:htwzx或搜北京哪间白癜风医院最好公益中国爱心救助定点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