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苏陕协作散记:在那苹果花开的地方——南川纪行

张旭

(江都区对口帮扶子洲县联络组组长,子洲县委常委、副县长)

4月19日,星期天,雨过天晴,风清云淡,正是郊外踏青的好日子。

子洲县作协主席拓毅、史志办主任董万寄、陕北文化研究会会长王生才长期以来醉心于陕北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挖掘保护,三人均出版了数本有关陕北文化研究的专著,是当地有名的文史专家。这天早上,很高兴与三位先生一道到南川去寻访了一下,所见所闻,收获多多。

何谓南川?其来有自,子洲县境内有两条主要的河流,一条叫大理河,因在绥德之西、米脂之西南,故称之为西川;另一条叫淮宁河,在绥德的南面,也就顺理成章地被称为南川。在子洲县建县之前,西川原属绥德、米脂、横山三县所有,而南川则归清涧县管辖。若由此上溯一千年,西川属于西夏的国土,而南川则是大宋的疆域,因此,这一带也是胡汉对峙,兵锋不断的地方。长期以来,农民起义不断,再加上匪患不绝,素不太平,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视为心腹之患。到了年,西川与南川被分别划出,组建成了子洲县,从此,西川与南川归于一体,经济社会发展亦逐步走上正轨。由于子洲县县城在西川,再加上西川出盐产炭,西川也就成了子洲的政治、经济中心。南川下辖淮宁湾、裴家湾、老君殿、何家集四个乡镇,因离县城相对较远,总体不如西川富裕。穷则思变,早些年南川很多人外出贩煤或经商,成了富甲一方的民营企业家,他们纷纷在北京或太原、银川等大城市殖产兴业,实力雄厚,影响很大。

三位先生首先带我们来到了淮宁湾镇薛家城则村,这是一个子洲少有的古村落。一下车,就看到村口长满了开着白花的果树。一开始,以为是梨花,仔细一看却与梨花有着较大的区别。梨花通体白色,如雪片一般轻盈,而这种花大小虽与梨花相似,但花苞外面是淡红色的,花瓣里面则是白色的,花芯呈淡黄色。这是什么花呢?旁边有人说这是苹果花。

因受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限制,苹果在江苏栽植得不是太多,如在扬州地区一带几乎见不到苹果树。前几年,我曾在江苏最大的苹果种植区----徐州市丰县大沙河果园参观过,但没有见到苹果开花。去年到子洲县工作,已经过了苹果的花期,今天应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见到苹果花。此花外红里白,清新淡雅,别有风致,本是文人墨客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绝佳对象,然而,奇怪的是在我的印象中好像没有专门写苹果花的名篇佳句。试想一下,古往今来,吟咏牡丹、梅花、菊花、荷花、杏花、梨花、桂花……的诗词歌赋可谓俯拾皆是,不胜枚举,“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华”、“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都是人们口口相传的经典名句,可是,又有哪位文章大家专门吟颂过苹果花呢?个中原因,究竟几何,我也不甚明了。

穿过苹果园,我们来到了村子里。村中到处都是老窑洞,大多年久失修,处于坍塌状态。其中,最大的一处窑洞是一户地主家的,九口窑洞一字排开,规模极大。王生才会长说这户地主是从山西洪洞县移民过来的,因勤劳肯干,理财有方,终于发家致富,七个儿子也开枝散叶,成了村里的大户人家。不过,现在只有一个院子里有一位85岁的老太太与她后人居住,别的窑洞大抵废弃。与别处相比,这里的窑洞很有特色。陕北的窑洞从用料上来区分,大体分为土窑、砖窑、石窑三大类。这里的老窑洞属于石窑,但仔细观察又与别的地方不一样,别处基本上是用块石箍起来的,而这里则是用碎石块一片片地插起来的,包括院墙、鸡舍、厕所等附属设施也是用碎石垒起来的,组成了一个石头的世界,与位于浙东的温岭石塘古镇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在这个村子后面,是一座山头,山脚下是一片开阔的庄稼地,在地的尽头有一个荒废的院落。院子四周有数口窑洞,里面则有一口铁钟,三尊遭严重损毁的佛像。王生才会长介绍说这里就是淮宁寨,而这个破败的院子就是古行香寺所在地。

作为历史上的边关要塞,子洲境内寨堡很多,如克戎寨、威戎城、临夏城等,都极有名气,那么淮宁寨又是何人所修,建于哪个年份呢?拓毅主席一边在地上捡起一块瓷器残片,一边不无遗憾地说这种残片釉色透亮,全身开裂,属于北宋典型的耀州瓷。因年代久远,资料缺失,目前淮宁寨只知道修建于北宋庆历年间,至于具体到哪一年,由何人主持修建,已无法考证。

听他提到庆历这个年号,我心头一惊。在中国,只要稍通文墨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年号意味着什么,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的那句“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开篇词,早已为国人耳熟能详,当年戍边西北时,他有没有来过淮宁寨呢,看来也是一笔糊涂帐。范仲淹能文能武,出将入相,一直是中国文人立身处世的最佳典范,而他的“文正”谥号也是无数文人官员们的终极追求,如果这样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震古烁今的大人物能来淮宁寨,并留下确切的记载或遗物,那是一件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惜乎流光易逝,岁月蹉跎,一切均不可考了。

虽然这件事情说不清楚,但发生在淮宁寨近旁的一件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可歌可泣的大事件却是于史有据,有案可稽的。与淮宁寨隔河相望有一座山头,董万寄主任说这座山叫雷珠山,山上有一个寨子,以前驻有民团。年3月12日,共产党人高朗亭、刘善忠等4人智取雷珠山寨子,获枪6枝。第二天,成立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刘善忠为队长,高朗亭为政委,宣告陕北根据地第一支红军游击队诞生。

作为子洲县史志办的当家人,董万寄主任对子洲这方土地上发生过的斗争历史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其熟稔程度,充分反应出他对这片土地的挚爱之情,而这一份深情令人钦敬。

出了淮宁寨,我们驱车将近一个小时,来到了裴家湾镇姜家源村。为什么会来这里呢?最近这一段时间,有一篇《裴家湾镇:千亩油菜花开,许你一场浪漫邂逅》的文章在子洲县广为传播。文章是裴家湾镇政府工作人员党娜写的,她说近期位于该镇姜家源村的陕果集团山地苹果基地的千亩油菜花盛开了,“是花的海洋,梯田层层,千亩油菜花同时绽放,蔚为壮观。”这篇文章情感真挚,文采斐然,令人怦然心动,但也让人心生疑惑----文学爱好者为了吸引眼球,常常言过其实,有些文章虽然一团锦绣,但实地看了不过尔尔。就目前来说,云南的罗平、江西的婺源、江苏的兴化垛田、南京高淳区的慢城桠溪以及陕南的汉阴都是国内观看油菜花的胜地,至于子洲,我还没有听说过有成片的油菜花,三位先生也未看过。

带着疑问,我们一行人上到了山顶,果真看到有一排排的水泥桩和竹杆,上面连着两道铁丝,铁丝上固定着苹果树,而在每一行苹果树之间则套种着连片的油菜。据当地人介绍,这里是陕西省国有企业----陕果集团的山地苹果基地,之所以种植油菜,一方面是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产出率,另外一方面是为了将油菜收割后退杆还田,提高肥力,一举两得。现在油菜花盛开,成了子洲新的打卡地,可谓是意外的收获。当然,作为一个扬州人,看见这满眼的金黄,也是倍感亲切。在扬州每年清明之前,是油菜花开得最盛的时候。在小河边,在田野里,在村庄前,或是一小畦,或是一条线,油菜花构成的那一望无际的金黄,成了整个春光中最摄人心魄的色块。一旦过了清明,油菜花便开始凋谢,进入暮春时节。今年清明,我没有回扬州,以为看不到油菜花了,没承想在这陕北的山屹梁梁上与油菜花撞了个满怀,一下子想到了白居易的那首《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毕竟相隔千里,与扬州的油菜花相比,也许是品种不同,或受地形海拨影响,这里的油菜花要矮一点,花冠没有扬州的大,颜色也要略微淡一点。就视觉效果而言,扬州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一马平川,坦荡如砥,故而油菜花开放时如同大泼墨一般,直抒胸臆,元气淋漓,而这边的油菜花因为分布在高高低低的沟梁峁塬上,层层叠叠,再加上位于油菜花之上的苹果花,显得错落有致,细看来,又别有一番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风韵与精雅----于此细微处,也能看出南与北的差异吧!

站在姜家塬上,头顶之上是春日杲杲,云淡风轻,脚下是万峰如簇,蔚然深秀,如画江山令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岁月如流,韶华似水,我到陕北已整整一年了,一年中,我走遍了子洲县18个乡镇,亲眼见证了子洲县的三十万父老乡亲为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而作出的不懈努力,他们不怨天,不尤人,立足子洲实际,深挖致贫“病根”,利用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集体经济。根据陕西省政府的总体规划,子洲县是山地苹果“北扩西进”的重要基地,光去年一年,子洲县就新栽苹果1.6万亩,改造老果园1万亩,全县苹果面积达到16.2万亩。除了苹果、核桃、中药材等产业在子洲县搞得红红火火,其它养牛、养羊、养猪等产业也是方兴未艾。在南川的另一个乡镇老君殿镇的南洼村,有一位村民叫崔应国,因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就外出闯荡。经多年打拼,成了一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家。致富之后,他与德国、瑞士商人合作,共同出资3亿元,在老君殿镇张家寨村(著名歌手王二妮的婆家)创办了全国最大的超细羊绒生产基地,其愚公移山的气魄,不忘初心的情怀,实属难得。在子洲县平方公里的大地上,还有很多像崔应国先生这样致富不忘乡亲,助力精准脱贫的还巢凤、乡土凤,他们敢想敢干,善作善成,赢得了乡亲们的衷心爱戴。无论风云变幻,子洲人总是在追求,总是在奋斗,总是在一点点的改变,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终于在今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公告:子洲县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黄土高原,这一片开满苹果花的土地,是一方何等神圣的土地啊! 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队伍到达吴堡县川口、准备东渡黄河时,面对一泻千里、豪放不羁的黄河水时,他语重心长地对身边的同志说道“你们藐视谁都可以,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黄河是这样,黄土高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们的先祖黄帝“生于斯,长于斯,歌哭于斯”,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二十一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的石峁遗址、曾经在欧亚大陆纵横驰骋的匈奴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遗址----统万城、红军长征入陕第一站----铁角城、全国最大的县级马铃薯、红花荞麦种植区----定边县、中国最大的煤田----神府煤矿,世界上第一个即将消失的沙漠----毛乌素沙漠,还有杨继业、韩世忠、李自成、柳青、路遥、牛玉琴………这一幕幕历史大剧、这一处处丰饶物产、这一位位英雄豪杰无不出现在这一方神奇的土地上,你又怎能因为历史上的贫穷闭塞、黄沙满天而轻视这一方热土呢?今年元旦,绥德到延安的榆蓝高速全线贯通;榆林到延安即将开通动车,五年后建成高铁,届时,西安、榆林这两座陕西最大的经济体通行时间将由现在的6个小时压缩至2个多小时;府谷、定边也将新建机场……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区域大交通的全面改善,陕北再也不是人们印象中的那个远离北上广深中心城市的苦寒之地了。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四十年前一首由台湾客家音乐之父涂敏恒创作的、曾传唱海峡两岸及华语圈的著名歌曲《送你一把泥土》,里面有几句歌词写得非常具有历史的厚重感:

这把泥土这把泥土

春雷打过野火烧过

杜鹃花层层飘落过

这把泥土这把泥土

祖先耕过敌人踏过

你我曾经牵手走过

皇天在上,后土在下。黄土高原,这一方曾经饱经沧桑、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黄土地,现如今,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在三大攻坚战的整体推进中正重新焕发出新的容颜,而我作为一个远道而来的扶贫干部,能躬逢其盛,亲身参与,也算是三生有幸、与有荣焉!

在山上转了一圈之后,临近中午,我们也下了山。行至中途,看见前方的山头上有一束火炬,那是延长油田开采后的尾气在处理。虽然相隔一座宽大的深沟,但依然能清晰地听到气流排放的声音,而翻滚的火焰也形成了一束巨大的火炬,在蓝天白云中显得分外夺目。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祝福你,我的大陕北,愿你如这眼前的火炬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愿你日新又新,青春永驻!愿你花开盛世,如约而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