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白斌并不喜欢被人叫“中国的阿甘”。 在5月14日晚的一次跑友聚会上,一名男生举起酒杯对他说:“白大哥,我看到你,想起《阿甘正传》……”白斌微笑着,轻轻反驳了对方的说辞:“阿甘跑了美国,我们不一样,我跑了地球”。 这是一项计划了7年才最终实施的挑战。北京时间5月8日上午7点19分,49岁的极限跑者白斌跨越南北极,历经14个国家,完成个马拉松,跑步里程达.52公里,抵达终点北冰洋。距离他年3月2日从南极长城站起跑,已经过去天,这比预想中的完成时间推迟了天。 年5月8日,白斌(左)和李镇宇在北冰洋地标处 到达北冰洋地标标牌的那一刻,白斌将身体舒展成“大”字,躺在雪地上,周围只有大风吹起积雪的沙沙声。这个在部分人看来有些“疯傻”的行为背后,实际上,跑南北极并不是白斌一个人孤胆英雄的旅程。 归来 终点。 终点终于快到了。第天,五月的北极圈城市伊努维克天降大雪,在零下10度的气温里,白斌跑了公里,回到驻地已经凌晨3点,还剩公里,就能到北冰洋。 第天,跑量公里 本来以为会异常激动的心情,却无比平静,第二天早晨起床,仍旧照常将双腿从前一天的终点迈起,吸气,吐气,再吸气……30公里,10公里,5公里……当白斌躺在雪地中的那一刻,“毫无感觉,我满脑子只想赶快回家,终于不用再跑下去了……” 5月14日,我在北京见到了白斌,他看起来很精瘦,头上有了白发。当天上午,他在奥林匹克公园跑了22公里,“每次都想终于不用再跑了,但停下来就想跑,一天不跑心里就急得慌,人都不安宁。”他很不好意思地笑。 当晚7点有一场聚会,北京跑友温华是组织者,聚会地点定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烤鸭店,跑友们拉起了横幅:穿越南北极/铸就非凡人生/热烈祝贺李白跑地球团队荣归北京。 来参加聚会的都是早年间和白斌一起玩过户外徒步的跑友,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跑过全程马拉松。“北京周边的越野路线基本都是白斌带我们走的。”白斌像归来的英雄一样被朋友们包围,他笑着和他们在横幅前合影,配合摆出竖起大拇指的动作,一位跑友甚至拿来了带有“北京马拉松协会”字样的速干T恤让白斌签名。 这是一种很真诚的氛围,每个人都把白斌当做“大神”,并尽力赞美,每个人都好奇他经历了什么,白斌以茶代酒回敬朋友。相比白斌到达北冰洋时的寂静,这种热闹,是白斌期待的,也有些不适应,他无法顾及到每一个人,总是不知道该先回答谁的提问好。 白斌的朋友圈只有跑步一个主题,内容是一张跑步轨迹图,自拍图或风景图。这些朋友圈半个小时就能刷完,他的这些朋友也习惯了每天在朋友圈看看白斌又跑到了哪里。朋友们总是有一种错觉:仿佛白斌是突然间就到了北冰洋,但实际上,天,他每一天都在跑。我问白斌,跑步的时候你都想些什么?“跑到最后,我觉得肉身似乎已经与我分离,我的双腿只管往前移动,我感知不到痛苦,大脑一片空白。” 第天,跑量57.2公里 第天,跑量68公里 我想起村上春树在他跑完一百公里后写:我陷入了类似自动驾驶的状态,这么继续跑下去,只怕过了一百公里我还能跑。仿佛先有了行为,然后附带性地才有了我的存在。我跑,故我在——白斌是同样的感觉。 在当下的中国,平均每天有4场马拉松比赛进行,有人踏上城市的马路奔跑。马拉松从一种“中产”式的运动开始变得普及,更多的跑步爱好者开始追求更长距离更高难度的跑步活动,即使如此,相对于庞大的马拉松群体,能够完成超过公里以上长距离跑步的跑者仍是少数,从南极跑到北极更是唯一——白斌是国内跑步群体中跑得更远的那个人。 地堑、筹款与绑架 白斌的身后有一个叫“李白跑地球”的团队:策划人李镇宇、记录者雷梓、西语翻译luna、设计师刘念、摄影师净源、探路人兼司机沈桢、厨师兼管家孙威、运动康复师Rinus等人。这是一群普通人眼中的精英人士,他们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内辞去或暂停了本来的工作,参与到这一行动。 年9月28日,在洪都拉斯首都,一行人去萨尔瓦多驻洪都拉斯大使馆办理入境萨尔瓦多签证 一路上他们很少遇上好天气。 天里,狂风52天,大雪18天,大雨26天,高海拔12天,酷热天,低于零度气温76天,强紫外线天。 当白斌和队友历时多天到达哥伦比亚,跑步里程达到00公里时,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哥伦比亚与巴拿马交界处有一大片热带雨林,被称为“达连地堑”。如果想要跑步抵达中美洲,必经“达连地堑”,但此地危险系数极高,大片地盘被反政府武装割据,充斥着走私犯、毒枭、以及准备偷渡到美国暂时停留在这里的人。 按照团队的计划,从南跑到北,应该是全程用双脚去跑,不采用其他形式。在准备穿越地堑的前一天,本地向导说漏了嘴,他只能保证哥伦比亚区域的安全,巴拿马区域无法保证。没有熟悉全程的向导,只能另想办法。 面对此情此形大家都很挫败,甚至有人说飞过去算了,李镇宇坚持必须用人力,最终一行四人决定走水路到印第安部落岛屿,皮划艇在加勒比海上漂流9天才到岸边有路的地方。后来,因为白斌脚部细菌感染,无法继续前行,一行人从海边的一个小镇乘坐小型飞机先去巴拿马城治病,飞机经过“达连地堑”,从高空俯瞰这一片翠绿色的神秘疆域,每一个人都心情复杂。 年8月9日至18日,白斌在加勒比海上用皮划艇划了9天,到达陆地起跑点 00公里时,团队遇到了资金短缺问题,出发之前李镇宇筹措的多万资金已经花完。白斌决定以个人名义向跑友们发出求助,他向认识的跑友发了私信,最终筹款约70万元。筹款这一行为招致了争议,“个人行为为什么要向跑友众筹费用?一开始是否就没准备好?” 李镇宇说,在决定是否筹款的这段时间内,他们有好几次谈到放弃,“期待一直在变,一开始是想天完成,后来想只要完成就好,再后来,只要能活着回去就行。”每个人的思想都经历了一番由繁至简的挣扎。李镇宇曾在接到女友的电话后在车上嚎啕大哭,旁边的雷梓看到后别过头假装没看到,这是男人之间的默契。 “清晨五点左右起床做饭,吃完饭后,一辆车载着白斌出发去前一天的终点,另一辆车留在旅馆,做完中饭后,打包、退房、物品装车,司机开车将食物送到跑步地点,然后再去找做饭和食宿的地方,准备晚饭。”日子这样一天天周而复始,随着奔跑距离越来越长,遭遇的困境越多,出发时的兴奋感渐渐退去,人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