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是貔貅,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根本特征,上厕所是每个人的刚需。或许有人觉得这么说太俗了,应该高雅地说:上洗手间、方便一下、gotoilet等。 但直性子的人更喜欢:上茅房、解手等说法。茅房,用茅草搭建的小房子,这是人类很久以前的居住条件;解手,跟山西洪洞大槐树有不解之缘,是中原移民向“东夷、南蛮、西戎、北胡”之地开枝散叶的记忆。 茅房还给了法家杰出代表李斯启示,李斯得以师从荀子,奔赴秦都,在一统天下的大势中施展了自己的才华。 吃喝拉撒是人的基本行为,说“上洗手间”和说“上茅房”的人相比,后者更可爱。前者是历史虚无主义者,后者不敢忘记“自己是谁,自己从哪里来”。前者更灵活,也更容易叛变、被策反;后者更怀旧,也更值得信任。 古语中有“君子远庖厨”的戒律,但孔夫子是美食家,也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厨师名相。这似乎是矛盾的,其实是统一的:君子远庖厨讲究的是比较优势。 见过不少商场的厕所标志,如:男孩/女孩、Man/Women、Lady/Gentlemen、烟斗/裙子等。 商场厕所的比较优势就是:让上厕所成为一种美好体验、一种享受。 那么商场厕所就默默地有了一种引流的使命。 这些标志看起来很雅、很有品味,对特定人群有着不错的恭维效果。 但也会引发一些使用者各种各样的想法和举动。 比如男孩/女孩,一把年纪的人看到这里,是上呢还是不上呢?上吧,会害怕别人说自己是老黄瓜刷绿漆,装嫩。不上吧,内急。虽然“事急从权”经常挂在人们的嘴边,但“死要面子活受罪”也是不少人的日常生活。 比如烟斗和裙子,不免有人会认为这个厕所是烟民专用或者高雅女士的私人空间。会联想里面是清一色地吊着烟斗或雪茄、烟雾缭绕或者贵妇云集。要冒着患肺癌的风险或者被歧视的尴尬去里面方便一下吗? 比如Man/Women,不懂英文的人还要面临“老大徒伤悲”的感慨。或者会认为这个厕所是老外专用的。 面对这些漂亮的标志,大部分人都会硬着头皮向路人打听清楚了再上,也会有少部分人到马路上找公共厕所。一个厕所标志,就可以让人群分道扬镳。 一个厕所的标志,换了一种说法,就有了事实上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效果。与其说是厕所标志拒绝了人,不如说是人内心中的“自以为是和想当然”绊住了自己前行的脚步。或许这就是设计者利用人性的复杂要实现的限流目的吧。 这就是文字的魔力,看来“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的传说并不是空穴来风。“鬼、神”即是鸿儒或白丁的内心。“一惊、一泣”就是人表现内心的行动。 看来,“不谋而合”是多么地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