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29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三觉人、寿县人……都常说,我们的老家是山西大槐树。

今天,在安徽、在山东…乃至大半个中国,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古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老家怎么就成了山西了呢?这些老祖先怎么就来了寿县呢?

这里面有很多故事可讲。

过去上年纪的人总爱对年轻人说:“咱是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的人。“

为了证实这种说法,老人们总是让孩子们看小脚趾甲,说凡是过去从山西洪洞县老鹳窝底下迁来的,最小的那个脚趾甲都是两瓣的。

人们一直在传说着,猜测着……许多安徽人历代相传的“祖先故居大槐树”的说法是真的吗?

这一切,还须从元末明初说开去。

“世界移民之最”--大槐树移民

多年前,明王朝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决定了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明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儿子永乐帝朱棣,相继实行了大移民政策。

当中华大地人口的天平严重失衡时,素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和继承者朱棣,必然把目光瞄定山西,投向晋南,大移民不可避免地要在这里发生了。

从山西未遭战乱、人丁昌盛、经济富庶的地区,强行迁徙出大批百姓,迁往人烟稀少的安徽、河北、山东等18个省份。

多次移民,历史聚焦大槐树老鹳窝

山西《洪洞县志》以及洪洞县《大槐树志》记载,明永乐年间,当地官府曾七次在大槐树左侧的广济寺

集中泽、潞、沁、汾和平阳没有土地的农民以及人多地少的百姓迁往中原一带,并给所迁之民以耕牛、种子和路费。

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

当地官府人员在树下为被移之民办理手续,登记造册,按所去地点编队,然后发给一应物品。

被迁者拖儿带女,扶老携幼,恋恋不舍地离开家乡时总割不断故土之情。

他们凝眸古槐,见栖息在树杈间的老鹳不断地发出声声哀鸣,想着自己这一生不一定能返回故土了,

为了让子女永远记住自己的家乡,有朝一日回来时能够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老家,

就指着孩子们最好记的大槐树和上边的老鹳窝说:“不要忘了,以后若能回到家乡,记不住咱的村庄,就先找这棵筑满老鹳窝的大槐树,然后再慢慢找自己的老家。”

“到了新的地方,人生地不熟,从这大槐树的老鹳窝底下出去的,彼此要互相照顾!”。

洪洞大槐树移民后裔还被归纳为:“走起路来背抄手,小拇趾甲是两个”。

背抄手走路,是因为两手被成年累月反绑,遂成习惯。

小拇趾甲是两个,有的说是官兵怕移民路上逃跑,在每人的小拇趾甲上砍一刀,做记号;

有的说是移民将初生子女的双脚小趾甲咬裂,当记号;

还有的说是移民一路上翻山越岭,磕磕绊绊,双脚的小趾甲碰伤了,裂成了两半。

这些当然都是传说。小脚趾甲分两半,无论刀砍还是咬伤,肯定都是没法传到下一辈的。

由于移民双手被反绑,在官兵的押送下上路,凡大小便,均要向解差报告:“老爷,请解开手,我要撒尿或拉屎。”

长途跋涉,大小便次数多了,口干舌燥的移民,便将这种口头请求趋于简化。

只要说声“老爷,解手”,彼此便心照不宣,于是,“解手”便成了大小便的代名词。

附录:移民的地理分布

根据《明史》、《明实录》、《日知录之余》等正史、笔记史料的记载,以及掌中聊城作者收集查阅的家谱、碑文、信函资料和大槐树祭祖园留言簿的不完全统计,

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姓氏共个,移民分布共18个省(市)、个县(市)。

安徽主要有:合肥、马鞍山、长丰、蚌埠、六安、明光、定远、淮北、安庆、铜陵、宿州、砀山、萧县、灵璧、怀远、滁州、凤阳、和县、泾县、寿县、亳县、蒙城……

来源:掌中聊城、潍坊滨海户外、大美聊城、洪洞大槐树、最爱老济南、今日头条/综合整理

感谢网友未良松提供素材信息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