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年的清明节,我又回到了洪洞大槐树,参加了第31届洪洞大槐树文化节寻根祭祖大典,并代表移民后裔向移民先祖敬献了花篮。

4月4日的上午9时许,代表18次移民壮举的18响礼炮响起,祭祖大典拉开帷幕。随着“开场、佈供、乐舞祭”三个篇章,移民后裔代表依次向移民先祖敬献三牲、五谷、肴馔、18种水果、美酒等。我代表移民后裔敬献了花篮;雄壮豪放的威风锣鼓开启了乐舞祭篇章,精彩的歌舞表达了对移民先祖的缅怀之情。

在我敬献花篮之际,一种奇异现象霎时出现,视觉里这仙雾幻化成千奇百怪的形状和颜色,一会儿,它如一幅轻盈的唯幕,飘悬空中,一会儿好似从香炉里选出,笔直升起,一会儿,它又仿佛变成一面大旗在花篮的上空随风飘荡。如梦、如幻、如诗、如画、挥不走,扯不开,斩不断,挡住了我的视线,使人有种飘飘然乘云欲归的感觉。

清明节的深夜,睡梦中的我,忽感一阵微风飘来。朦胧的梦幻中看到那远处手拿龙头拐杖,踱步而来的老翁一袭白袍,身姿飘渺,银发三千,流泻在肩头,微微闪着光泽。黑眸深邃如一潭古泉,望着那慈祥可掬的身影,我便周身无力,动不得身子,迈不出步子。跟随老翁腾云驾雾,拜见了尧王,攀登了历山、青龙山,会见了娥皇女英,走访了造父,约见了许由、师旷,叔向、相如,还带我去了广胜寺看了琉璃飞虹塔,探望了明代监狱,最后又落脚到了广济寺荫遮数亩大槐树。整个夜晚,翻云驾雾,梦游洪洞,深感洪洞大槐树的神奇和厚重。

在中国,槐树自古以来就具有怀祖思亲、庇佑吉祥的象征。在农村大都爱好聚集老槐树下。有时老槐树就是一个长者,一个召集人,大家不约而同集聚于此,谈天说地,诉尽心中不平事。在农村百姓眼里,老槐树就像敦厚寡言的前辈,胸怀博大慈祥可敬。对他们而言,老槐树就是一个标识,一个符号,一种记忆。

今天,在整个河南,山东,河北,安徽乃至大半个中国,广为流传着一首歌谣:“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从明朝的洪武元年到永乐15年,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共达18次,长达50年之久,人数达数十万之众,声势之大,范围之广,旷古绝今。移民分布于18省市、多个县市。从大槐树祭祖堂1至10号供橱敬奉的流放姓氏名单数量中,不难看出,参与移民的姓氏共有多个。

当时的移民是官府的强制行为,虽然给了很多的优惠条件,但要让人们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实属不易。于是不少移民从大槐树下动身时,不是纷纷折槐枝带在身边,就是捧一把槐种揣在身上,他们把对家乡的情感,对亲人的留恋,都倾注在这小小的槐枝、槐种上。为了表示对故土的思念,到了新的居住地,就把槐枝、槐种栽植在院子里,辛勤的浇灌。他们呵护的不是一棵简单的树,而是念念不忘的老家,宗亲深情难以割舍的先祖。

多年的大槐树,枝杈间弥漫环绕着曾经的烟尘,历经雷电风雨的树干上镌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沉浮荣辱,飞长流短的老家故事也在致密的绿荫下、老磨盘的吱嘎滚动中慢慢碾平。正是这棵大槐树,见证了移民与岁月交错的过往,也守候住了洪洞老家的绝美风光及朴实的民风民俗。在漫长岁月里,大槐树一直是中国一个个村落的起源符号。面对着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急剧变化,也在承受并演绎着和当地老百姓一样的悲欢离合,衍生出绵延不绝的相同或不同的老家故事。

山东临沂有一个名叫后岗头的地方,有一棵山西洪洞移民栽植的老槐树,这棵老槐树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山西一位商人。传说有一年,他得了重病,几个月后才康复。身体康复后,他非常想念家乡山西。于是他决定卖掉店里的商品,收敛财富和家人直奔山西老家。一路向西,面对沿路的贫困百姓,他都伸手帮助他们,这受到了沿路百姓的的赞扬。

有一天,他经过山东南部的山里,急急忙忙地走到路上,却被一群强盗堵住了。老乔求道:我是因为生意亏损没了钱,不得已只能回山西老家,身上没有银子……强盗们听了他的恳求,冷冷地喊道:你这一路上都在帮助贫苦百姓,竟然还敢说自己没钱?老乔一听到这,就知道他早就被这伙贼人给盯上了,为了挽救家人的生命,他只能任由强盗抢劫了。

可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伙强盗准备杀人灭口的时候,在关键时刻,一位白发老人突然跳出,手拿宝剑,击飞强盗手中的钢刀,夺回了被盗的财产,并护送老乔的家人上路。老人感觉商人不再有危险,这才准备离开。老乔一再恳求恩公留下他的地址和名字,以方便回头报恩。老人仙风道骨的唱道:行商为善今遇灾,拔剑相助自应该,要问我从哪里来,涑河岗头祖姓槐。

待商人磕头感恩抬头之时,老人已经消失了。当他回到山西的家乡定居时,老乔每天都被老人的救命之恩所感动。有一天,他骑马反悔齐鲁大地,沿着涑河岸边寻找,问遍了所有的村庄,也没有找到一个姓槐的老人,甚至连一户姓槐的人家都没有。

他寻得疲惫不堪,口干舌燥。最后又回到后岗头村,在村头看见很多人坐在树下说话,就停下来坐在一边喝水休息,同时心不在焉地听他们闲聊。有人神秘的说:“有件事大伙说奇怪吧,咱村东头刘家男娃前几天去钻老槐树洞,上树掏老鸹窝,回家时还好好的,可第二天早上耳朵就聋了……”一个接过话茬:“是呀,我也听说了,找了好多郎中都没看好呢。”另一个又接说:“那娃恢复了!今天早上就听见声了……听说昨夜里他爹娘去给老槐烧香磕头了,言说孩子小,不懂事,冒犯了槐仙,恳求原谅……还真灵验啊!”最后那个身体佝偻的老头发话了:“是吧!早就说过,我见过槐仙了,你们还不信。那天一大早,一个老人,须发皆白,身背宝剑,仙风道骨,他走到老槐树跟前就不见了……那一定是槐仙现身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山西的老乔一下醒悟,原来危急时刻是仙人搭救了他全家的性命啊!于是他在村里择选吉日,请来大石头香炉,焚上三柱高香和纸钱,摆供桌一席,并扯红绸绫数丈,围系在老槐树身上,行大礼拜谢恩公,并当众讲述全家被救经过,颂扬老槐恩德。

在陕西富平的底店乡底店村,有一棵山西洪洞移民栽植的老槐树,树身粗可合抱,中已朽空,仅靠半圈残缺不全的树皮支撑,而树冠却硕大繁茂,枝叶交错,一派绿意盎然。这棵槐树最早是谁栽植的?又经历了怎样的磨难成了如今的模样?没有人知道,但却有一个故事在当地流传。

很早的时候,有一年全县大旱,家家颗粒无收。底店村处于山区,本来就缺水,一年不曾下雨,村民不但缺吃的食物,更是缺水。

一天,村口出现了一位衣衫褴褛的道士,斜坐在一头瘦骨的老毛驴上。毛驴一瘸一拐的走着,道士有一句没一句的呻吟着,像是念咒却又如同乞讨。村民们都知道这老道士饿了渴了,要是换作往日,不必多说,自然都会伸出援手,可这当下,自己都还饿着肚子,也不知还有没有下一顿,谁还有那心思帮助这个老道士?再说,谁家里不是上有老,下有小?不顾自己,也为家人考虑啊。因此,所有人都站在家门口张望,没一人走上前去哪怕只是递一碗水,任凭老道士叫唤着。

  老道士可能是实在饿得慌,没打算就此离开,他下了毛驴,步履蹒跚的在家家户户门口晃悠着。村民们一看这情况,纷纷躲进屋里,一些心里过意不去的,又或是些好奇心重的,打开一条窗户缝偷偷的看着。

  或许是明白了村民们的苦衷,老道士慢慢转过身,一边摇头一边自顾自的向毛驴走去,就在他将要离开村子时,一个约莫五六岁的小孩童端着一碗水,摇摇晃晃的走到了他面前,他将手中的水递到老道士面前,老道士看着眼前的这个孩子,接过水,一饮而尽,随后笑着说:“不错不错,是个苗子,孩子,我正好缺个书童,不如你以后就跟着我吧。”

  一听这话,躲在家中的村民们可就不乐意了,心想这老头真是得寸进尺,不仅喝了水,还想把孩子带走,大家都出来阻挡。道士见状,也只是笑笑,从怀里掏出一粒种子,递给孩子,说:“既然你的村人们不愿我将你带走,我也不能强求,这种子你种在村口,自然会解这村子的燃眉之急,也算是我对那一碗水的恩情。”话音刚落,却不见了老道士的身影,只听见一声鹤啼从天上传来,抬头看,只见一只仙鹤飞入云间,消失在了天尽头。

  村民们这才明白见到了神仙,于是立刻将那种子种在了村囗,村长带头从家中拿出一瓢水,浇在种子上。

  说来也怪,当天晚上,一场大雨便降临在了这个村子上,第二天一早,村民们正为降雨高兴,却发现村口的那颗种子已是长成了一米多高的小树苗,村民们当即便跪下大喊神仙显灵。从那以后,在每年的这一天村子都要举行隆重的祭奠活动,村子一直是风调雨顺,年年丰收。

  后来,有一年,一个新上任的县官听说这个村有棵神仙树,便带领衙役前来,想将槐树挖走移栽到县衙。村民们全部出动,围着树,死活不让挖。县长见状不敢硬来,于是悻悻而回。

  但县官并未死心,在一个晚上带领衙役和官兵悄悄来到村子,欲神不知鬼不觉的挖走槐树。就在开挖的时候,突然间大风呼啸电闪雷鸣,一道闪电劈了下来,正中槐树,倾刻间燃起熊熊大火,县官和衙役躲避不及,全被烧成了灰。

  村民们见树着了火,纷纷来到树下泼水,尽力扑火,一直到第二天早上,火扑灭了,树身却被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树皮。

  然而槐树并没有死,第二年的春天依旧枝条变绿发芽,村民们依旧每年进行祭奠活动,年长月久,方圆的人们便称这个村子为“祭奠村”。现在这棵树还在,但村名不叫“祭奠村”,而叫“底店村”。

移民,离开了故乡和亲人,却割舍不了浓浓的乡情。当年,许多苦难的移民含着热泪告别古槐,告别家乡,离开了丰沃厚重的黄天厚土,离开了富足安康的中原大地,再也看不到汾水岸畔的渡船,再也听不到萦绕槐园的鹳鸣,背井离乡的他们把对故乡的追忆,编织成一代代人期盼的梦,永远镌刻在古槐后裔深深的记忆中。

春去秋来,相思何时歇?多少年来,遍及全国根系祖槐的莘莘游子,情系槐乡,临风怀想者有之;迢迢而归,虔诚谒拜者有之;挥毫抒怀,缅怀先祖者有之;寻根问祖,认真续谱者有之;问君足趾,共道桑梓者有之;慷慨解囊,助建家乡者有之。诸多的平民百姓、文人墨客往来络绎不绝。近年来,旅居海外的游子,港、澳、台同胞,更是怀着对先祖的敬仰、对故土的眷恋,后裔们纷至沓来瞻仰古槐树的雄姿,寻访老鹳窝的踪迹!

谢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