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向济南报道世界,向世界报道济南在青山碧水、云蒸霞蔚的黄山余脉雷岗山下,坐落着一个历史悠久的徽派古建筑群——宏村。它纯朴典雅,古韵悠长,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十月的杭州,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我们告别风光秀丽的千岛湖,从深渡码头乘车,沿着那碧水清波的新安江一路北上,向皖南黔县的古居宏村风驰奔去。皖浙大道是一条美不胜收的诗画长廊。江岸,丛山如黛,稻黍翻浪;水上,碧波微澜,扁舟摇曳;一座座白墙黛瓦建筑错落有致地镶嵌在青山峻岭之中,竹溪小桥,炊烟袅绕,洋溢着惹人眼目的田园风光。这青山如画、碧波似琴的秋光水色,如一轴气势磅礴又浓淡相宜的笔墨写意,优雅婉约的向无际天边舒卷而去。两个多小时行程,我们来到宏村外的南湖,这是西湖八景中“平湖秋月”的精致缩影。伫堤眺望:湖上微波荡漾,绿荷摇曳,拱桥飞架;湖畔古树参天,垂柳婀娜,绿荫芳芳。岸上那白墙青瓦翘角飞檐的徽派建筑,幽静的跌落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湖光倒影美如瑶池,折射出一种沁人心魄的神韵。穿过绿荫苍翠的湖心长堤,进入时光流逝、岁月沧桑的徽派建筑群落,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世外桃源的梦中境地。年前,由中原迁徙至黟县的汪氏66世祖家院被大火焚毁,遂选址新建安身立命之地。他们在钟灵毓秀的雷岗山坳羊栈、西溪两河之间,发现了这块神姿仙态的风水宝地,即结庐而居。足智多谋的汪氏先老为延续氏族的繁荣不衰,倾其智慧和心血,规划了村落枕山傍水的发展蓝图,起名宏村。经过一代又一代汪氏后裔的不懈努力,这个幽静山庄建设得日臻完美。一座座层叠雅致、粉墙青瓦、斗拱飞檐、古色幽香的民居院堂,充盈着徽派建筑浓郁的美学风韵;处处可见的青藤老树、百年牡丹、淙淙溪流、石板小桥,把整个村落点扮得仪态万方,古风悠扬。由于宏村的地理位置形如卧牛,聪明的古人依山就势,将村落结构布局呈“牛”型对称展开,意喻勤劳致富、财气如牛。雄峰耸立的雷岗山像高昂的牛首,村西两棵参天大树为牛角,鳞次栉比的民居如同牛躯,水圳溪流称牛肠,泉水汇聚蓄成的半月形池塘叫牛胃,溪河上四座桥梁作牛腿。其匠心独具的设计,后人无不拍手叫绝。古村水系,被誉为宏村的灵魂。半月形的月沼,象征着无圆即不亏。水源于村外的浥溪上游,潺潺流水沿九曲十弯的人工水圳进入月沼,与地下涌泉汇合后进村入渠、环屋绕堂,或进家入户、形成水院,后淌进南湖净化返回浥溪。这种浣汲溪水近,东水入西邻的水系,把自然之力和人文因素和谐结合,创造出家家溪流过、户户涌清泉的恬静水宅。月沼北畔,是气势宏大的汪氏祠堂——乐舒堂。四进三间五分门楼,气势凛然。三重屋檐,上面砖雕木刻的龙头鱼尾、双龙抢珠、狮子绣球、麒麟凤凰等图案精美绝伦,匠心独具。正堂明间,悬挂着先祖画像,其中女氏胡重娘因设计了牛形仿生学水系被破格入挂。这里还是汪氏家族凝心聚力的场所,前厅侧堂照壁上篆刻着宏村历代贤达的功绩伟业,《朱熹家训》隽刻在挂壁上,耕读传家为后代必循之道。观者无不感叹,当年的汪氏家族,是多么的辉煌荣耀。沿古朴淳厚的巷道逶迤行走,感受着历史的痕迹和文化的厚重。一座座饱含着流逝岁月线条的居民住宅和私家花园,粉黛相间、飞燕高耸、马头立墙、雕镂繁复。徽派建筑的艺术风采和浪漫雅俊,展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跨过古老雅致的石拱桥,是明末清初修建的南湖书院,又名以文家塾。书院宽敞明亮,庄重无华。它外临一泓碧水,内置假山亭阁,院有百年松柏,是古徽州书香庭院的经典之作。志道堂、文昌阁、望湖楼里楹柱匾额照壁上的古诗联文,蕴含着丰厚的文化雅韵。几百年来,严谨治学,授业解惑,一批优秀学子成为栋梁之才。当年汪氏家族南迁时,将先进的耕读文化和儒家礼俗一并带入,孕育出读书积善的品学风尚。跨进一幢幢风格别致的宅邸门槛,迎来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天地。院中的玲珑假山,清澈鱼池,锦绣花草,葱郁树木,构成了一个温馨多情的场景。进入厅堂,家家案几上摆放着钟表、古瓶和明镜,取义“终生平静”。这是宏村人始终遵循的处世之道。咸丰五年所建的成志堂,是宏村徽派建筑的巅峰之作。这座砖木结构的楼阁沿中轴线三进院落,有立柱根,天井9个,楼宇7处,60间房,建筑面积达3千平方米。堂院飞檐流阁,楼宇错落,回廊连接,亭台水榭,气势极为壮观。精刻细琢的石、木、砖雕作品,栩栩如生,精妙如神。其中木雕渔樵耕读、白子闹元宵、唐肃宗宴客、长坂坡、三战吕布等京剧图案构思宏富,雕镂细腻,飞金重彩,惟妙惟肖。这是20个技艺超群的能工巧匠用4年的时间雕出的精品大作。恢弘的建筑、精湛的雕艺、室内斑斓的青花瓷器和古雅的明清家具浑然天成,相得益彰,被专家们誉为民间故宫。岁月悠悠,斗转星移,历经近千年风雨沧桑,那风韵犹存的树人堂、桃源居、静修堂、乐彼园、德义堂等幢明清古居完美不衰、昂然伫立在青山碧水之中,温馨静谧中飘逸着迷人心魄的风情。一代代勤劳智慧的宏村儿女,用激情和汗水,精心呵护着这片美丽的土地,传承着艺术与建筑深度融合的古徽文化,为后世留下了这个千古称绝的画里乡村。本文来源:赵力军图片来源:赵力军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