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 洪洞县 > 洪洞县新闻 > 静海

  • 时间:2020/1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沿子牙河堤村庄从一堡、二堡、三堡、四堡、五堡、六堡、七堡、八堡、九堡、十堡、到十一堡。这些村名的来历:历代是为防水患,由官府沿子牙河堤每隔几公里设一堡,派兵站岗放哨,传递防汛信息和军事情报……。后有渔民在各堡周围依堤搭铺,建草房居住,便于下河入洼捕鱼捉蟹讨生活,逐渐形成村落而得名。

    凤仪村

    明朝天启年间建村,清朝时期本村出了一名武将姓张名凤仪。因村靠近子牙河,码头常有船只停靠此地,打尖休息,他将本村定名“第三埠”,后来觉得与自己名不符实,改名凤仪村。

    尚庄子村

    坐落在独流镇东,南运河故道南岸,靠近莲花淀。明朝成化年间,这里地广人稀,土地贫瘠,杂草丛生。因此,朝廷在此选址养马以供军用。有一尚姓皇亲做牧马总管,养马人在此居住,得名尚家皇庄。明朝败落后,此地不再为皇家养马用,改为尚家庄,后被人们称为尚庄子。

    附:流传民谣“尚庄子,李家楼,于家堡子红墙头;薄碱地,成光头;吃黄蕦菜,拉碌碡;曲曲菜,带苦头;芦苇草,长满沟;到处长满荆条柳,生了孩子小放牛。”这是当时此地人民的生活写照。

    王家营村

    坐落在南运河西岸,西偎贾口洼,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登基不久,就来运河一带视察,派兵屯居此地,建一营盘,兴修水利,营盘驻兵王姓居多,迁来家属就地开垦种地、生产、生活,后形成村落,取名王家营。

    刘家营村

    明朝永乐二年()从山西洪洞县迁民随军来此地建村,当时的独流镇往南在运河边建有三个营地(王家营、苟家营、刘家营)其中驻扎在刘家营的首领姓刘,苟家营的首领姓苟,因此得名刘家营村、苟家营村………。

    冯家村

    明朝初年,从山西洪洞县来一冯姓人家,在此地搭建窝铺居住,在运河边打渔摸虾,维持生计,后再此聚集居住的人越来越多,形成一个村庄,取名冯家村。

    杜咀村

    坐落在独流镇南运河东岸,靠近莲花淀。相传很早以前,村中有三棵老槐树,因古老,名气很大,四里八村的人们都称为“三槐庄”。后来不知何年被伐掉两棵,仅剩下一棵大的,距今已有多年以上,这棵老槐树至今枝繁叶茂。后有一杜姓人家在此居住,就改为杜家村,因地处运河古道转弯处,像一个凸出的嘴,人们就将杜家村叫成杜咀村。

    北刘村

    坐落在南运河东岸,靠近莲花淀。明末清初年间,有一刘姓人家迁到此居住,种花养草,卖花为生。因种养规模日渐扩大,起字号为“仁和”(刘家花园),刘家养的芭兰花,在天津市内最有名气,盛销一时,故后来又有孙家花园,梁家花园,聚集居住的人家越来越多,干小买卖的,卖青菜的,扛脚行的……形成村落,取名北刘家村,后把家字去掉,称“北刘村”。

    下圈村

    地处运河故道北侧,东倚莲花淀。旧时,这里坑塘密布沟渠纵横,人们靠水吃水,很多人用苇箔以圈围的方式在此捕鱼捉虾,圈地养鸡养鹅,随着人群的聚集建村,因此得名下圈村。

    李家湾子村

    始建于年,至今已有年的历史,来此定居最早的人家姓杜,以后来了老李家、王家、闫家、张家定居,逐渐成村,因村坐落在老李家地的中心,再加上子牙河再此流经有个湾兜,所以起名为李家湾子村。

    日本投降后,本村大户张秀山为乡长,乡政府就坐落在张家大院。本村早有私塾、学馆、培养了不少文化人,所以,近代以来,李家湾子村始终是东淀洼中村庄的文化村。

    南北肖楼村

    坐落在独流镇南运河东侧。据传说,这两村建村最早。北宋年间,宋辽开战,杨家将在抗辽战争中,杨四郎延辉、杨八郎延顺先后被俘,杨四郎被辽国萧太后召为驸马,娶铁镜公主为妻,杨八郎后也被召为驸马,娶玉镜公主为妻,萧太后为两位公主和驸马在运河东岸建两所阁楼,作为驸马府。南、北两处府地,后被人们称为南萧楼、北萧楼。故事流传下来,后成村落而得名北肖楼村、南肖楼村。

    为纪念杨八郎,在南肖楼隔运河对岸,今团结街南建有八郎庙。

    来源:古韵独流

    版权声明: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留言联系我们,我们会在24小时内删除!

    近期爆款文章……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