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9/1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画里宏村

“两个小时足够了,最多半天”,来的路上,司机如是说。谁料,竟爱上这个小村,当晚住在这儿了。

和两个小伙子拼车前往宏村,在车上了解到今年这边的旅游业生意惨淡。我们所体验到的游人稀疏的舒服,背后实则是诸多餐馆、客栈和司机的煎熬。酒店老板说,今年生意不到往年的五分之一。司机说,今年拉客拉到现在才赚两万块钱。不少商铺倒闭,能撑到现在已是不易。可以想见,疫情对以旅游业为主要为收入来源的黄山市而言,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虽是早有耳闻,但这才切实体会到:疫情阴云不仅意味着口罩和延迟,更意味着不少人的苦苦守望,他们盼着如织的游人和来往的喧嚣,等着亏空的停止和生活的保障。

图为黄山入口

正因如此,这边景点也推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宏村十六周岁以下皆免票。我们和那两个小伙拼团请了导游,入村游玩。

据介绍,宏村乃是汪氏祖先带领十三户人家建造而成,子孙后代生息繁衍,如今仍有四百多户人家居住。

入门即是南湖,水是活水,湖面平静。此时湖边荷花已枯,却仍有几朵立于水面,荷叶亦轻浮水上。湖中通道不设护栏,步于石板上,如处水中央。望对岸村庄,徽派建筑重重叠叠,古朴典雅气息扑面而来。

盐商之家、仕宦之家、祠堂、学堂,古建筑隐藏在街巷当中,走过一座座房屋,似可窥见当年烟火气。各家摆设各有不同,风格上看为富丽堂皇与简单朴素之别,而各家观念追求则体现于木雕、砖雕、石雕和楹联上,诸如“高官厚禄”“和气生财”“四季平安”……

小窗和天井是为了防盗,劈开两半的圆桌是在等待团圆,案上的花瓶是为了祈求丈夫平安……从无言建筑之中,即可聆听时间长河那端的小镇生活。徽州多山,难事农业,因而徽州男人皆靠经商支撑家庭。男子外出打拼,大多是直到小有钱财才回家,而山中女子则日日夜夜在无尽等待中度过。“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有钱的数铜钱,没钱的数黄豆,有幸的守得云开见月明,不幸的“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当然不能批判男子的“抛家”,亦不能要求女子独立自主,我们看到并理解时代的局限性,只是回望历史,心中难免有沉重而复杂之感。

令人称奇的还有宏村的水利系统。村民们引入黄山山泉,旧区每条街巷都有水流相伴,倘若迷路,只需根据“逆水进村,顺水出村”找到方向。从这水中,亦可见村民们与人为善的良好品德:水流上设有“让路石”,拥挤时踏于石上,海阔天空。族长规定,早晨八点前为饮用水,八点后可作洗涤之用。虽无人监管,村民大多自觉遵守。只在这一点点体谅之中,人情之暖便随水流入各户人家,邻里和睦,亲如一家。

藏于巷中的景色已是数不胜数,而最美的自然是月沼——半月形的池塘边,商铺皆是粉墙黛瓦,颇具特色的翘角马头墙典雅中带着俏皮。铺前挂着一串串红灯笼,与偶现的绿叶相映成趣。来往游人踏于青石板上,亦有村民取水洗碗,如诗如画之景与人间烟火气交融,擦出令人心醉的火花。

宏村边上少有人来,客栈餐馆等商业痕迹渐少,可见村民在自家园中种菜。不禁会想:村民们愿意过清幽的生活,还是愿意获得商业的契机?身处闹市之中,他们是仍怀念无人打扰的桃源,还是能“心远地自偏”,亦或早已适应时代发展的洪流?

另外,我们从出租车司机那里得知,我们所见的城市里整齐划一的白墙黑瓦马头墙,实则是政府要求统一的。这种一刀切式的复古改造是否真的适合这座城呢?

不知道。

只是希望,未来会有满意的答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