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叉叉(ca),打哇哇 “拍叉叉,打哇哇”,是过去人们哄娃娃时,经常教娃娃做的动作。 “拍叉叉”,就是教娃娃拍手,将娃娃的两只手拍在一起发出响声;“打哇哇”是教娃娃用一只手拍嘴巴,边拍边发出“哇哇”的声音。这两种动作都是在训练娃娃的肢体运动和协调能力,也是娃娃开始学会的技能之一。 小娃娃还不会说话,也不会什么复杂的动作,那就“拍叉叉,打哇哇”吧!见了熟人,说:“拍个儿叉叉,打个儿哇哇”,小娃娃就像被训练过的小动物一样,动作起来,小肥手儿笨笨拙拙地,“哇哇”叫的憨水直流,也是别有一番趣味。 “拍叉叉”这个词还让我想起我们本地的威风锣鼓来,里面的“镲”,也是用来拍的,“拍镲镲”是威风锣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为人们所熟悉的动作,那么人们教孩子做的“拍叉叉”很有可能就是来源于这个威风锣鼓的“拍镲镲”。 洪洞土话把普通话里面的“cha”发音成“ca”,也是一种规律。类似的比如“镲、茶、差、查、插、岔、茬、察、杈”等等。 来扯“来扯”,取其音,在洪洞土话里指动手接触某人或某物。 “来扯”在表达动手接触某人的时候有“动手动脚”的意思。比如说:“你别来扯我!”,意思就是你别对我动手动脚的!另外还有“摸、碰”的意思。比如说:“我来扯了一下她的手,发现她的手冰凉冰凉的。” “来扯”在表达动手接触某物的时候,也有几种意思。一种是“拿”,比如说:“这些都是我的你不要来扯!”;一种是“摸、碰”,比如说:“这油锅还烫着呢可不敢来扯”;还有一种意思是“动了手脚”,比如说:“这里的东西肯定有人来扯过了,看着不太对”。 同样的意思除了说“来扯”还说是“来来”,用法和“来扯”是一样的。 ——这我的东西,你“来来”哈,看额(我)不敢把你的手剁了! ——这鱼还活着会动哩!不信你“来来”哈? ——我刚一“来来”她的手,她就赶紧缩回去了。 ——这的人没“来来”过电脑,更没“来来”过手机。 ——他连一条虫子都不敢“来来”的人,怎么会杀人?! 扇车(cha)“扇车(cha)”,一种扇风的农具,过去人们用它来把谷类的壳和米粒分开。“扇车(cha)”本来也不是我们这里所独有的农具,但是“扇车(cha)”这个词在我们这里却有着独有的用法,那就是用来指言语夸大也就是吹牛皮的人。 “扇车(cha)”,其主要作用就是扇风。相对于“吹牛皮”总是在吹呀吹呀越吹牛皮越大,“扇车(cha)”是扇呀扇呀越扇风越大,所以对那些扇风扇得离谱的话,人们总是隐喻道:看风大吗?你听下这话看风大吗?或者就直接把这种人叫作“扇车(cha)”,更直接的说法是:听他胡扇! 我想这里的这个“扇”,同于“煽风点火”的这个“煽”,说某某人“真能煽”,里面蕴含的既有“夸大、吹牛”的意思,也有“能说会道,会耍嘴皮子”的意思。就像“扇车(cha)”扇风一样,是很有鼓动性的。 你见过“扇车(cha)”吗?或许你没见过那种吹麦粒吹谷粒的“扇车(cha)”,但是那种能吹牛皮的“扇车(cha)”,你肯定见过。 (声明: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