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洪洞只有不到十万人,为何全国那么多人,自称来自大槐树呢 在古代洪洞大槐树,就像一个纽带,把豫、燕、齐、陇间人结合到了一起,到了现在,东北至江苏,陕西至山东,这些地区里很多人的家谱中都记着根是山西洪洞。每到流年,天灾人祸都会造成人口大减,如东汉人口最高达到了万,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至三国期间总人口连一千万都没有了。 元朝末年也是一样,当时红巾军起义,元军采取破一地就屠城的办法,目的是为了减少起义人口,这样一来,就使得一些原来发达的地方变了样貌,比如扬州,明朝建立时,扬州一共只剩下了十多户人家,因此,朱元璋打算弄移民政策,当然是从人口多的地方调过去,而山西成为了首选,因为那时山西没什么战乱,人口比当时的河南河北两个省加起来还多。因此,朱元璋胡乱找了个人多地少的借口决定调一些人。 明朝洪洞大移民陆陆续续的弄了18次,有上百万人口被迁移,但问题来了,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朝洪武二十四年间,洪洞人口量为9.2万。到了成化八年,人口增长也不是很多,而迁移了千家万户中的家谱,却都记载着根在洪洞,原因是这样的,那时的移民机构设在洪洞,为了统一管理这么大数量的人口,特将所有移民百姓聚在这里。 然后从大槐树处统一迁调,所以就出现了两种情况。一是确实是从洪洞本地迁出,二是被集中到了大槐树,然后出发,那时识字的人不多,对区域的概念就更模糊,脑中就只记住了大槐树,后来写家谱时,大槐树就成了根之所在。据说那时人们怕以后忘了故地,每人都在脚的小趾上划了一刀,以后的子孙如果小趾的指甲有记号的,那根就在大槐树。当然,外伤遗传不了的,这一根据没什么科学依据。 图片来源网络,感谢阅读,欢迎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