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6/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治疗白癜风得花多少钱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临汾洪洞方言之“砸梆梆儿”

文/刘志杰(山西临汾)

蒲剧,俗称乱弹,又称蒲州梆子,是我们的本土孕育出的剧种,是全国戏曲之林的一朵古老的奇葩。凡梆子腔因使用梆子击拍而得名,蒲剧的节奏主奏乐器是鼓板,敲打出板眼,同时引领旋律和演唱的节奏,而梆子作为辅助击节乐器,只敲击板(即强拍),不敲击眼(即弱拍)。敲梆子者在整个乐队中的作用举足轻重,业界有这样的顺口溜:梆子为主笛出头,板胡倒把上下揉。音节颇跳跃,节奏较自由。打的“齐眉”高架鼓,活打活拉应歌喉,只要不离“十八亩”(主旋律),声乐器乐两风流。这段流传很广的民间话即说明了蒲剧主要由梆子伴奏。说起梆子都诞生过很多的俗语和土话,您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光敲梆子儿不卖油”,这是指梆子敲得没问题,只是相应的动作没随上。如果因为梆子敲出了问题,导致相应的动作没法跟上,这就产生了另一个人所熟知的土话“砸梆梆儿”。不按节奏敲梆子,将应有的节奏打乱,顶得演员无法开口,戗得板胡拉不成,好端端的一场好戏就被迫停止,这是“砸梆梆儿”的本义。而正当好事将成,抑或顺理成章,突然由于某个人一句不合时宜话或者一个无意的动作,对整个水到渠成的事情起到一种阻碍、破坏的作用,从而导致好事难成,这就是“砸梆梆儿”的引申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者,往往被责骂成“你成天地qiu也做不了,光能砸了梆梆儿!”这是无意之间造成的“砸梆梆儿”,但在现实生活中更有一些刻意“砸梆梆儿”的剧情在真实上演。当下暂且不提,说说历史上那些密谋“砸梆梆儿”的典型案例。史载: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国大将白起大破赵军,坑杀赵军四十余万。战后,白起准备乘胜进军,一举拿赵国都城邯郸,志在必得。赵国情势危急,亟需一个人到泰国去“砸梆梆儿”。正在这时,“砸梆梆儿”的人就到了。平原君的门客苏代(纵横家苏秦族弟),向赵王献计,愿意冒险赴秦,以救燃眉。得允后,苏代赴秦对范睢说:"您这次长平一战,威风凛凛,现在又直逼邯郸,他可是秦国统一天下的头号功臣。我可为您担心呀!您现在的地位在他之上,恐怕将来您不得不位居其下了。这个人不好相处啊。"范睢马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就问苏代有何对策。苏代说:"天下人都视秦国为仇敌,秦国如果消灭了赵国,赵国北部的百姓就会逃往燕国,积怨太深,难以服众。所以倒不如趁此机会停止进攻,阻止白起建立更大的功劳,您的地位就稳如泰山了。"范雎听了,认为这的确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遏制了白起,又没有太损害秦国的利益,于是便听从了苏代的方案。至此,苏代这位纵横家“砸梆梆儿”大功告,下一步“砸梆梆儿”的接力槌就交到了范睢手上。本来白起乘势一举拿下邯郸,端掉赵国的老窝,是秦昭襄王的既定方针。范睢为了自己的地位,开始“砸梆梆儿”了。他面奏秦昭襄王:"秦兵劳苦日久,需要修整,不如暂时宣谕息兵,允许赵国割地求和。"秦王果然同意,停战撤兵,使得赵国得以苟延残喘三十多年。如果没有苏代、范睢二位相继“砸梆梆儿”,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将不知被改写成什么样子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