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少为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200805/8096390.html 赛?提示:点击上方"尧都文学"↑免费订阅本刊 绿叶对根的情意——记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法院河西法庭庭长曹红印李晓玲曹红印,年9月,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年通过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现任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法院河西法庭庭长。在22年的法院工作生涯中,他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凭着对审判工作的极大热忱,对百姓的百倍关爱,对司法的执着追求,勤奋工作,爱岗敬业。他先后荣获尧都区法院“办案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办案能手”“法治建设先进个人”“模范庭长”临汾市政法系统十佳“模范干警”临汾市“和谐司法先进个人”“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自己的入党誓言,从一名普通司法人员成长为一名区法庭庭长。他就是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人民法院河西法庭庭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曹红印。 听父亲讲那过去的事他年6月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河西金殿镇小榆村。曹红印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母亲务农,父亲是粮站的临时工。人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一点不假。年幼的曹红印知道为母亲分忧解难,做一些跟他年龄不相符的事情。农忙季节,他会帮着母亲收麦,种秋。跟那些同龄的孩子相比,曹红印俨然是一个小大人了。 曹红印年少的时候,最喜欢听父亲讲故事。父亲给他讲山西历代清官,讲山西的历史。父亲的故事,像一缕春风吹进曹红印幼小的心房,又似甘甜的细雨,滋润着曹红印渴求知识的心田。曹红印开始做梦了,梦想成为一名法官,像包青天那样为百姓断案,为百姓伸冤。从父亲的故事里,曹红印知道了很多关于山西的人和事。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雁门关以南,娘子关以西,向东俯瞰华北平原。历史上的尧舜禹就生活在临汾地区。 尧,姓伊祁,号放勋,古唐国人(今山西临汾尧都区),十三岁封于陶(山西襄汾县陶寺乡),辅佐挚。十五岁,改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号为陶唐氏。二十岁,尧代挚为天子,定都平阳。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没有刨光过的椽子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尧舜时,谏鼓谤木,立于朝廷。这是为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使下情上达。舜又称有虞氏,出生在姚墟。舜严于律己,而又宽厚待人。禹,又称大禹、夏禹、伯禹等,据传姓姒氏,他以天下为己任,率领百姓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更是受到高度的赞扬。曾三过家门而不入。 每次听到尧舜禹的故事,曹红印都热血沸腾。父亲的话震耳发聩:尧住的是用没有修剪过的茅草芦苇盖起来的简陋房子,吃的是粗粮,喝的是野菜汤,冬天披块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作为一个部落首领,尧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年幼的曹红印。 父亲笑着说:“尧心里只有老百姓,所以他才这么做。”父亲的话,小红印茅塞顿开。从那时起,他便暗下决定:如果我当官了,也得像尧那样,一心只为老百姓。 曹红印还牢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入的故事。那时那刻,一个念头跳进他的脑海里。长大了如果自己也能当官了,一定要学大禹治水,为了百姓而“不顾小家”。 曹红印还从父亲的故事里,知道了山西一位叱咤风雨的历史人物狄仁杰。狄仁杰太原人,唐代武周时期政治家。狄仁杰是唐朝和武周两朝重臣。他颇有谋略,刚直不阿,对唐高宗、武则天等施政不当之处,即便违逆龙颜,也不避艰难危险,多次进谏,前后匡复奏对数万言;他体恤民生,多次为民请命;狄仁杰更是一位断案大师,狄仁杰调任大理丞。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他就将以往司法官员们积压数年,而无法探究真相的疑案一一审判完结,判刑一万七千人,无诉冤者,展示出狄仁杰杰出的审讯和判案能力。这或许也是后世将他誉为破案神人、“东方的福尔摩斯”的主要缘由所在。除了断案以外,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直宰相和清官廉吏,他对百姓恩爱有加,又嫉恶如仇、不畏权势、善于施政、善谏君过,有一股以正压邪的凛然气概。在武则天时代,这个中国历史上的特殊时期,狄仁杰做了许多顺民心、安国基的好事,堪称唐代忠心的功臣。 曹红印不止一次在心里默默地告诫自己,长大后如果当法官了,一定向狄仁杰学习,不求官多大,只要能为人民服务,替百姓做事就行。否则,就只能回家卖红薯了。 有梦才有希望,有梦才有动力。为了圆自己当法官的梦,曹红印努力学习。虽说没“头悬梁、锥刺股”,可他在学习付出的心血和汗水,父母亲看得清清楚楚。从小学到高中,曹红印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年7月,他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这位出生于黄土高原腹地的山西男子汉,背着行囊,带着为人民断案的梦想,离开了生他养他的黄土高原,登上了北去的列车,走进了祖国的首都北京,开始了圆梦的旅程。 歌曲《绿叶对根的情意》中唱到: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的路上充满回忆/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首歌曲的歌词好像是为曹红印所写,在北京求学的四年时间中,曹红印的心一直在家乡的黄土高原,家乡的一草一木、沟沟坎坎,都在他的梦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的亲人和父老乡亲,想着跟父亲一起喝着家乡汾酒的一幕幕。一谈到家乡,曹红印总是动情地说:“我就是临汾的一片绿叶,我的根永远深深地埋在临汾这片黄色的沃土里。 用法律为乡亲们撑起“保护伞”毛泽东主席当年离开家乡韶山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走出乡关的毛泽东,虽然离故乡越来越远。然而,骨子里那固有的乡情、亲情一直都未曾从毛主席心中抹去。曹红印对家乡的那份情,也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心中。跟毛主席不同的是,学业有成的曹红印又返回到家乡那片黄土地,他决心用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服务,用法律为乡亲们撑起“保护伞”。 今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意大利众议院回答众议长菲科提问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曹红印这位黄土高原出生的男子汉,他质朴地像黄土地上随处可见的白杨树,用挺拔的腰身,为父老乡亲们抵御着生活中的寒风,遮挡着生活的冷雨。他为了尧都区的老百姓,做到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年,曹红印大学毕业后,走进了家乡的政法部门,先后担任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年,曹红印参加国家司法考试,以优异成绩取得法律专业资格。年,曹红印被下派到河西司法庭,一干就是15年。这15年中,曹红印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尝遍了酸甜苦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河西法庭成立于年,管辖五镇三乡一个办事处(金殿镇、刘村镇、土门镇、魏村镇、吴村镇,河底乡、枕头乡、一平垣乡及汾河办事处),辖区有个自然村,约25万人,9个乡镇法律服务处,个调委会,个民调员。年河西法庭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件,调撤率为49%。到年共受理各类民事纠纷件,调撤率达到60.17%。受理案件下降了,调撤率上升了,这一降一升的背后,饱含着曹红印许多的汗水和心血。 上苍好像有意无意把“苦难”降在这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身上。年底,曹红印带两个同事到洪洞提村执行事务,为临汾运输司保全大车。赶到目的地时,他们直接去找村委会协调,村委会一开始还很配合,后来得知扣押的车辆是村长侄子家的,村里立即改变了态度。曹红印这种“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行为,引起了村里极大的不满,甚至有点“恼羞成怒”,村里一点都不配合,言语之中带着火药味,还围攻曹红印他们。后来,村里有人还把大车轮胎全给放了气,轮胎扎破,堵路。从早9点,一直到晚9点。曹红印他们得以脱身,才吃上饭。尽管村里百般刁难,可曹红印没有生气,也不怪对村里人。他知道村里人懂的法律不多,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况且,这些乡亲们跟自己的父亲年龄差不多,他们一时不理解,做出了过激的事情,自己怎么能跟他们一般见识呢。最后,通过法院里协调,动用临汾中院法警、洪洞法警,才解决好那件事。 曹红印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颗心一直紧紧地跟百姓相连。小时候家里很穷,住在农村,母亲务农,父亲是粮站的临时工,他经常去捡菜叶喂鸡,收麦,割草等。后来母亲在村铁厂上了班。他11岁时来到城里和姐姐哥哥住在姑姑家上学。不久,母亲调到城里,曹红印的父亲在西关租了两间房,这一住就是好几年,父亲虽然镇上工作,可工资太低,一年很难吃上几次肉,紧紧能维持生活,也可以说刚能填饱肚子。他们家喂的鸡就是营养品。忆苦更思甜。曹红印很庆幸自己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知道家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没有家,根本谈不上幸福。家是一个人避风的港湾,一个家庭如果破碎了,幸福也就没有了。 曹红印心里始终牵挂着百姓,他竭尽全力把一个个即将破碎的家重新“拴在一起”。年,基层民事婚姻家庭案件比较多,这让曹红印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小时候因父亲工作忙,他和父亲聚少离多,所以看到家长带着孩子来离婚,曹红印感到痛心和不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个家。所以,曹红印总是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闹离婚的人,一遍又一遍,讲得口干舌燥。通过做大量工作和调解,很多想离婚的家庭最终放弃了离婚。每每此时,曹红印脸上总是挂满了微笑。曹红印对赡养老人的案子也比较敏感。百善孝为先,乌鸦尚知反哺,羊羔也知跪乳,何况人乎,所以他喜欢调解这类案件。吴村有户人家,儿子死了,儿媳不想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经常和婆婆吵架。婆婆最后将儿媳告上法庭。看到老人家孤苦伶仃,一脸的无助,十分可怜。曹红印的心都碎了。他真恨不得把老人的儿媳妇拉过来,狠狠扇几个耳光,但他忍住了。他会常来看老太太带点营养品,个人给老人家点钱,经过多次协调最后婆媳和谐解决,那位媳妇变得十分孝顺,还成了村里学习的榜样。 一车煤炭寄深情。年底,曹红印受理了一起81岁和72岁老人离婚案。离婚的原因是二婚,因为子女的问题离婚。原告是老太太,老太太和前夫有三个儿子,和现任丈夫生了一个儿子。后来,前妻生的几个儿子以老人百年后母亲必须跟父亲合葬为由,强迫老太太离婚,曹红印多次上门做工作,嘴皮几乎能磨破,腿也差点跑细了。刚开始老头和老太太说啥不愿意离,尤其是老头,情绪十分激动。大有一副“宁可夫妻同赴死,也不半道两分离”的架势。那时,正赶到寒冬腊月,老头家里穷的连煤都买不起,曹红印又给他们家拉了一车煤,感动地老头要给曹红印跪下。曹红印心里很清楚,这对老夫妻确实为难,尤其是老头,一旦离开了老太太,原本身体不太好的老头,更会雪上加霜。如果不同意离婚,自己生的儿子有病肾,又得了肝癌,已经花光了家里的钱,体弱多病的儿子根本没有能力来赡养两位老人。如果同意离婚,那三个继子将会给老人一些赡养费。今后老人不会生活的这么艰难。曹红印向这对老夫妻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这对30年老夫妻衡量利大于弊,最终同意离婚。那三个儿子每人每月给老人元生活费。 每每谈起那车煤炭,老人眼里便噙满了泪水,一个劲地感恩曹红印。一车煤炭,对曹红印来说也许不算什么,可对于那位老人来说,却好比“及时雨”“救命炭”,没有这车炭,老人将会饱尝“寒风刺骨”的凄冷,也许熬不过那个冬季。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可是,老人现在没有能力报答曹红印的恩情,曹红印每次到老人家里去探望,连一口水都没喝过。送给老人一车煤,没喝老人一口水,这就是曹红印牵挂百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最好见证。 情牵两个苦命娃人们经常把亲情比喻为:血浓于水。但有些时候,血并不一定浓于水,水也未必淡于血。在曹红印的人生旅途中,他做出了一件水浓于血的大爱之事。这件事,感动了整个临汾市。 年底,厅里受理了一个离婚案子,原被告均为金殿镇三界村的,这个案子女方是原告,男方是被告。男的有暴力倾向,吓得女方多年不敢回家。女方忍受了好几年,最后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便诉诸公堂。女方起诉后,厅里立即通知被告。谁也没有想到,被告带着刀来法庭。这是法律绝对不允许的,如果按规定处理,先得把男子送进派出所关几天,但曹红印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如果那样做了。无疑会激化双方的矛盾。开庭时,双方情绪都很激动,导致第一次调解无果而终。第二次开庭时,男方带着一双儿女来到厅上,男孩11岁,女孩8岁,还都是未成年人,需要父母监护的年龄。曹红印预感到男方会把这对儿女作为“杀手锏”。据悉,因女方畏惧家庭暴力,已经出去好几年了,孩子一直跟男方,两个孩子自然跟父亲感情深,眼神中充满了母亲的仇恨,那是一种从心底里发出的恨。也许女方受不了自己儿女那种眼神,正在调解时女方突然起身跑了出去。男方一看,你跑我也跑,谁不会跑呀。他把两个孩子扔到庭审现场,也跑了。男方走前威吓法庭:你们要判离婚,两个孩子我管不了,你们法院管吧。这对男女的行为,让庭审现场的办案人员措手不及,谁也没有想到他们能来这一手。人们气愤万分,可又不能不管两个年幼的孩子。看看时间已经到了中午,曹红印赶紧安排两个孩子到食堂吃饭。孩子吃饭的间隙里,曹红印打电话通知村干部联系亲属看怎么照顾两个孩子。村干部通知了孩子的姑姑、伯伯、姨姨,可他们也不愿意照顾。曹红印开车着,把两个孩子带到了村里,干部陪同把孩子送到他们姑姑家。姑姑一见,恼了,说啥都不愿意两个孩子。曹红印真得发愁了,如果没有人愿意照顾孩子,这两个小孩非出意外不可。曹红印压了压心头的怒火。满脸赔笑地劝孩子的姑姑,那劲头,好像这孩子是他的一样。好心感动天和地,经过协调,孩子临时住在姑姑家。谁知第二天孩子的姑姑变卦了,一大早便带着两个孩子来到法庭,说她管不了,你们法院处理吧。扔下孩子就走了,两个孩子立即哭了起来。孩子姑姑的行为,差点把曹红印几个气得背过气去,天下哪有这样的亲人,都当甩手掌柜了。无奈之下,曹红印又联系村委会,村里谁也不愿意管。男孩小时候出过车祸,一条腿是假肢。奶奶爷爷都已去世,姥爷姥姥年龄已高,根本无法照顾孩子。曹红印恼怒之下,只得拨打孩子父母的手机,谁知两个人的手机都关机了。曹红印气得差点吐血,他恨不得把孩子的父母拉过来揍一顿,方解心头之恨。没办法,曹红印联系了乡镇书记,书记亲自跑到村里处理这事,又把村长叫到乡镇去协调,最后做通了孩子的一个堂叔的工作,还不错,这位堂叔愿意照顾孩子。两个孩子有了“安身之地”,曹红印心头上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见孩子堂叔的生活条件也不好,曹红印又和一位副庭长商量:咱们每人每月给一个孩子元生活费,让两个孩子按时去上学。后来,孩子的堂叔管了一段时间也不愿意管。曹红印真要气疯了,虎毒不食子,可这家人咋就那么不通情理。气归气,如果孩子的堂叔真不管这事,两个孩子真就无家可归了。 那天晚上,曹红印跟妻子说了两个孩子的情况,说得妻子眼圈发红,不住地叹息:这两个孩子真可怜。随后,曹红印和妻子一起去超市买些日用品和吃的东西,开车去村里看孩子。这时将至元旦两个孩子也将要放寒假,曹红印又联系镇领导,有帮孩子找了个60岁左右的孤寡老人做饭,专门给俩孩子。一晃这件事经持续了四五个月,曹红印正告村干部:你们想想办法联系孩子的父母。如果再联系不到,法庭将以遗弃罪处理孩子的父母,不管他们身处何地,就算藏到天涯海角,我们也会把他们绳之以法。迫于法律的威严,时隔不久,孩子的父亲和曹红印联系了,说他在内蒙打工。曹红印说你必须回来,这事还没处理好,你不回来,我们就按遗弃罪处理你。孩子的父亲回来后,说没有收入没法照顾孩子,曹红印开始找关系,跑门路,动用自己可以动用的关系,最后给孩子的父亲在一家工厂找了一份工作,尽管工资不算高,但可以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每当过年过节,曹红印和乡镇干部,都不约而同地给两孩子送去米面油和钱。曹红印和乡镇领导的悉心关爱,感动了孩子的父亲。慢慢地,他的思想有所转变,信誓旦旦地向曹红印保证,一定要把孩子照顾好。 第二年,男孩子要上初中。因为孩子有一条腿是假肢,随着年龄的增长,假肢必须更换,可孩子家里又没钱。曹红印又赶紧联系民政局和残联,给男孩换了假肢。孩子的父亲要打工挣钱没法照顾孩子。孩子的父亲找到曹红印说:“想让孩子在城里找个寄宿学校上学,自己好全心全意打工挣钱供孩子读书。”曹红印立即联系市教育部门,把男孩安排六中寄宿上学,又帮孩买了部手机并存上自己的手机号,以便孩子有事时及时联系他。男孩的事情解决好以后。没多久孩子的父亲又找到曹红印说:“闺女要上三年级了,看能不能让女孩到东关小学上学,他有个亲属在那里开了一个辅导站。”孩子父亲的“得寸进尺”,谁都会反感,可曹红印一点都不反感。他又找教育局,把女孩安排到东关小学上学,并安排在亲属辅导站吃住。安排好一切,孩子的父亲踏上去北京的列车,因为北京的工资高,他要打工供养两个孩子上学。临走的时候,孩子的父亲找到了曹红印,满脸的愧疚之情,感激的话说了很多很多,就差给曹红印跪下了。曹红印劝孩子的父亲:你在外面好好上班,安心挣钱养活孩子。父母是孩子的靠山,你这座靠山一定要稳稳地立在孩子面前,给他们安全感。孩子的父亲向曹红印保证:“曹庭长,你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好的人,您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也偿还不完,下辈子变牛做马,我也要报答您的恩情!”如今,男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高中,女孩的成绩也不错。对这两个孩子,曹红印一直牵挂在心,他有时会和爱人一起带些吃的去看看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私下里都喊曹红印“曹爸爸”,那一声声呼喊,饱含着孩子对曹红印无限的感激和尊敬,虽然不足以感天地、泣鬼神,但-足以感动整个尧都区,乃至整个临汾市的老百姓。 山高水长路不平屈指算来,曹红印参加工作整整22年了,这22年中,经历了太多太多,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他不但知道自己人生路上“山高水长路不平”,更知道“风光在险峰”。 8年底,曹红印接手一起雇佣关系伤害案件。被告是刘村大车车主雇佣司机,出了车祸高位截瘫,司机刚结婚一年,他妻子刚生了孩子,还不到三天。司机是家里的顶梁柱,如今顶梁柱倒了,家里如同天塌下来一样。司机的父母情绪非常激动,跑到被告家多次大闹,经曹红印及同事多次做工作,他们几个人出钱给司机的家人买日用品和煤炭。曹红印点点滴滴的小事情感动出车祸司机的家人。点燃了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年,金殿镇有弟兄两人打官司,他们的父母承包了几亩地,父母去世后。弟弟一直没和父母分家,承包权应该一直在弟弟手里。哥哥已经分家有自己承包的地,哥哥不和弟弟商谈就在父母承包的地上盖了鸡棚,弟弟找哥哥说理,哥哥不听,也不让出地,无奈之下,弟弟将哥哥告上法。曹红印接手了这起案子后,先是耐心向弟兄俩宣传国家有关土地法的有关规定,按照国家规定土地属于国家的,农民只有承包权。每户都有自己的承包经营合同,父母一直和弟弟生活在一起,父母去世后父母的土地应该归弟弟所经营,这是法律规定。但是哥哥认为父母留下的地有他一份,哥哥就认为法官判案不公,哥哥的妻子和哥哥大吵大闹,堵在办案员办公搬个小板凳坐在门口不让曹红印几个人出来,哥哥的妻子带着干粮,不让办案人员走和吃饭,走哪跟哪。给她解释也不听,最后通过乡政府调解多次,才平息了这件事。 曹红印还清楚地记得,某村有个村妇,她们家的地有一个祖坟,地被国家征收了,规定移一个坟多少钱,按规定给予赔偿费。把坟移走,却没有及时把征用后土地经营证收回来,万没想到,那个村妇竟然拿来作废的土地经营权证,要求开发商给她地,经过曹红印按律处理后,村妇不服。说我们帮了开发商,说我们拿了开发商的好处,欺负她。还扬言:你不给我判赢,我就诋毁你,到纪委去告你。像这种耍无赖的事情,曹红印没少遇到。但他不以为然,身正不怕影子斜。大丈夫生在天地之间,走得正、行得端,决可不能被别人威胁、恐吓住。 年,曹红印负责一个律师女儿的离婚案。按说律师懂法律,法庭判决没啥问题,可那名律师破口大骂曹红印这几个审判员不公正。律师和他妻子还跑到曹红印办公室里大吵大闹,就差掀曹红印的办公桌了。无论法院咋教育,当事人就是不听。后来通过司法部门,事情才算平息。像这种事情,在曹红印的办案生涯中屡见不鲜、俯拾即是。经常有人在电话里骂曹红印,还威胁他,但这丝毫不影响曹红印办案。 歌曲《风雨兼程》中唱到: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这样风雨兼程/明天我也要登程/伴你风雨行/山高水长路不平/携手同攀登/风光在险峰/待到雨过天晴时/捷报化彩虹。曹红印人生的酸甜苦辣,可以在这首《风雨兼程》的歌曲中体现。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办案更重要的事情。为了尧都区的老百姓,曹红印认了,他说,百姓心中有杆秤,我做的事情对与错,老百姓看得一清二楚。如果真有一天,我倒在了办案的路上,我也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亲情能融一座山人常说:自古不能忠孝两全。曹红印这位铮铮铁骨的法官,他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家乡的百姓,更热爱自己的亲人,可为了工作,为了百姓,他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爱自己的亲人,去经营自己的小家。 8年12月,曹红印的父亲曹学义患心脏病在北京住院治疗,动手术当天正赶上曹红印开庭。曹红印尽管心急如焚,可年底案子又多,根本脱不开身去北京,他让哥哥陪同父亲去。临走时父亲说:“爸知道你忙,好好工作,别担心我,这有你哥呢?”开庭当天,正是父亲动手术的日子。开完庭,他立即奔进洗手间,给哥哥打了电话,得知父亲手术顺利,曹红印双眼噙满了泪水,差点哭出声来。 年7月18日,曹红印的腰间盘突出突然发作,当时正赶到开庭,他咬咬牙,迈着坚定地步伐走上了前台。庭审期间,平时身材挺拔的曹红印,因腰间盘疼痛不已,不得不把腰弓成S形,额头上的冷汗不住地往下淌,但他一直坚持开完庭。如今,曹红印的腰时好时坏,椎管狭窄,腰间盘突出随时发作。夏天高温三十八九度,不能吹风扇和空调,曹红印只得和妻子分居。妻子要照顾他,可他又心疼妻子。曹红印的妻子是一名刑警,她既要上班又要照顾孩子。每天等妻子睡着了,曹红印就给她打开空调,而自己悄悄睡到另一间房子,饱尝着高温环境中的“煎熬”。 曹红印的父亲曹学义也是全国劳模。说起父亲,曹红印很自豪,他说父亲是自己的榜样,自己的进步是和父亲分不开的。父亲从参加工作那时起,就是一个工作狂。父亲从临时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先后担任保管员、主任、局长等职务。如今,父亲退休了。曹红印只要休班,便带着妻子儿子去陪父母,20多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过。说起孩子,曹红印一脸的愧疚之情,话音有点发抖,眼里噙满了泪水。而作为刑警队员的妻子,也很忙,抽不出时间陪孩子,他俩就把儿子送给父母带。但是,隔代亲教育有差距,孩子天性顽皮,自己约束力不强,因为没爸妈更多的陪伴,不会的题不能及时辅导,在高中关键期成绩下滑,今年高考落榜了。儿子小学、初中成绩很好。到了高中难度加大,因为忙就忽视孩子叛逆期的成长。今年假期,曹红印跟儿子多次沟通,儿子已经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现在已经开始复读来年再考。 有朋友不明白,便问曹红印:“你对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上心,咋对自己的孩子一点都不关心呢?”曹红印一笑:“别人家的孩子比我的孩子更可怜,如果我不过问,没准那些孩子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念头!” 电视剧《渴望》的主题曲唱到: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故事不多/宛如平常一段歌。是啊,曹红印在自己漫漫人生路上,上下求索,他的故事平凡,但一个个故事,都如同一块块精美的石头,唱出了人间最动听的歌。 挥洒汗水和心血,收获鲜花和掌声。曹红印,这位黄土地的普普通通的法官,参加工作二十二年来,他头顶着庄严的警帽警徽,肩扛着法官的神圣职责,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在审判的第一线,用满腔的热情,护佑着一方百姓,让公平与正义在太阳下闪现出耀眼的光辉。他先后荣获临汾市、区两级法院“先进工作者”、“办案能手”,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山西省劳动模范,8年5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荣誉称号。 李晓玲,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绝句小说研究会执行会长,尧都区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临汾市作协第二届签约作家,《东方诗韵》主编。作品散见于《诗潮》《山东文学》《微型小说月报》《今古传奇》《郑州日报》《厦门日报》《新青年》《华文月刊》等多篇在国内外报刊。作品入选《长篇小说选刊》《中国闪小说年度佳作》。 “裕丰特尧羽”杯征文启事书能香我无须花,茶亦醉人何需酒!发掘裕丰特尧羽连翘茶内涵,提升连翘茶社会影响力,“裕丰特尧羽”杯征文正式启动。 一、征稿要求 1、内容健康向上,不违背国家政策或法律法规。紧扣主题、观点鲜明、文风朴实、内容充实、语言精炼。 2、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3、凡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历史传说及民间故事须为本人收集,大赛不承担参赛作品侵权责任。 二、主题:尧羽连翘茶·我与茶 书香茶醉,传承文脉,品味茶香,灵动生命! 三、裕丰特连翘茶简介 连翘叶茶,历史渊源久远。“神农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其中的“荼”指的就便是“连翘叶”,尧羽连翘叶茶品牌选用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翘叶为主要生产原料,在传承百年古朴制茶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研技术,以太行山脉北纬36°的道地连翘资源为之本、之源、之根,为千年本草赋予茶品清香。 尧羽连翘叶茶品牌以“守护国民健康”为发展初心,以“团结、拼搏、求实、创新”为发展理念,通过建设连翘叶茶生产基地、加大研发力度、完善药茶标准体系、整合地方资源来推进品牌建设,树立“尧羽”连翘叶茶品牌形象,打造“舌尖上的一带一路”和“山西三宝”之一宝的北方茗茶品牌价值。 四、来稿须知 1、征文活动不接受纸质稿,请发电子邮箱: 2、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所属省份、常用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有效联系方式。 五、奖项设置 特等奖1名,奖励价值0元尧羽连翘茶礼一份+奖杯+证书; 一等奖2名,各奖励价值0元尧羽连翘茶礼一份+证书; 二等奖4名,各奖励价值元尧羽连翘茶礼一份+证书 三等奖6名,各奖励价值元尧羽连翘茶礼一份+证书 优秀奖15名,各奖励价值元尧羽连翘茶礼一份+证书。 入围30名,各奖励价值茶礼一份+证书。 组织单位奖:4名 组织个人奖:1名 具体颁奖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征稿时间 年10月1日至年12月20日止。 七、参评指南 1、年10月1日至12月30日。作者可动员粉丝为自己的作品留言和打赏。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