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8/4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

温州三十六坊昨天

鹿城区历史文化街区

中国古代有数次大移民,其中明朝大移民被称作洪洞大移民、大槐树移民: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朝政府先后数次从山西平阳、潞州、泽州、汾州等地,中经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处办理手续,领取“凭照川资”后,向全国广大地区移民。这些来自洪洞的全国各地移民,在说到先祖时,往往会提及“大槐树”。而在温州历史上,也有一次这样的移民,如今许多人翻看族谱,有一个地名出现概率极高,那就是长溪赤岸。这是对温州造成影响最大的一次移民,温州现有族群的生活文化史,最早即追溯到这个时期。

闽国移民群两次避乱进入温州

五代十国中的“十国”,分别是前蜀、后蜀、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南汉、南平、北汉。当时的温州被纳入吴越国管理。与温州接壤的是闽国(今福建大部)。唐末到五代十国,闽地居民两次较大规模地迁移到温:一次是避乱唐末黄巢起义军入闽;第二次是避闽国内乱。

◎五代十国图解

唐僖宗乾符五年(),黄巢起义军从河南一路南下,辗转大半个中国,并进入浙江境内,占领绍兴等地。黄巢起义军原打算乘船浮海继续南下,但因船只不足,于是从衢州仙霞岭开山筑路入闽。福州节度使闻风逃命,新任节度使被杀。黄巢起义军很快席卷闽地,战乱造成居民大批举族逃入温州。

后梁开平三年()建立的闽国,定都闽侯(即长乐,今福建省福州市),首任闽王为福州威武节度使王审知。闽国的建立,使百姓过上相对平稳的生活。但王审知去世后,继承者王延钧、王昶、王曦、王延政、朱文进等相互攻杀,导致内乱不休。不堪其害的闽民大规模向“政尚宽惠”“奖励垦荒,免收其税”的吴越国辖区温州移民。从温州宗族谱牒等大量材料可见,这次移民多为避王曦在位前后内乱,以从闽地长溪赤岸迁入为多。

王曦(原名王延曦)年被立为闽国君主,因猜忌其弟王延政(建州刺史),兄弟结怨。第二年,王曦举兵攻打建州,内战再次开始。年,王曦被杀,原为首任闽王王审知亲军的朱文进自立为王。后王延政出兵讨伐,朱文进等被部下所杀。王延政恢复国号为“闽”。同年,南唐灭闽。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闽地富裕民众纷纷迁徙温州避难,分散居住温州各地,被史界认为是温州现有族群迁移的开端,对温州社会文化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温州虽以“东瓯王”邹摇为祖先,但随着公元前年东瓯国举国内迁,到公元前年东越王被灭,“东越地遂虚”,瓯地亦鲜有土著。因此,如今我们将东瓯王作为人文祖先,是为纪念他开发瓯地的功绩,成为一种文化概念。

闽地迁温族群有百多个

唐及五代,闽地入温有哪些姓氏族群?大体分布情况如何?有专家根据志乘、谱牒、墓志、朱卷等现有可查资料作了大致统计:唐到五代全国迁入温州的有百多个族群,其中从福建迁到温州的近七成,而七成移民中避祸乱(黄巢乱及闽国内乱)的近五十个族群。这些移民族群后裔,几乎奠定了温州现代居民的基础,以及村落分布格局。

◎温州古村落不少成型于唐、五代时期

福建移民中到温较早的应属瑞安陈氏。唐贞观年间(-),陈肇文从福建长溪赤岸进入温州,定居瑞安横山乡驮山(今瑞安市塘下街道驮山村)。其后有泰顺齐氏、叶氏,乐清余氏等分别从中原、杭州、安徽等地迁入。而较早明确注明因“闽蛮乱”从长溪赤岸迁入瑞安横山乡的是瑞安潘氏,时间在唐天宝年间(-)。其他较早避黄巢战乱迁温的,有瑞安朱氏朱才,在唐乾符二年()迁住瑞安西南镇;同年,乐清邵氏先祖绍浩也举族迁到乐清,后裔散居虹桥、芙蓉等地。其后进入温州的族群渐多,散居温州各县。如永嘉鲍氏(后裔有名儒鲍若雨等)、乐清侯氏(定居乐清缑山下)、平阳郭氏(居郭子仪之后,定居平阳钱浦)等。

这批移民的进入,使温州户口剧增。到北宋太平兴国间(-)吴越王钱俶“纳土”归顺时,温州总人口已达户,与南朝宋大明八年相比,五百多年户数增加5倍多。到了南宋乾道二年,温州遭遇特大海溢,遭难人口众多,温州知州申请福建移民补籍。这次迁温州的移民,约五十多个,其中大部分来自长溪赤岸一带。

五代十国时温州激增的人口带来经济文化繁荣,对两宋温州文化极大兴繁,尤其是人才辈出具有重大影响。温州历史上许多名士大家,大多出自闽民后裔。如永嘉学派中坚力量陈傅良,其先祖即自闽徙温州瑞安帆游乡长桥西河(今场桥西河村)陈姓另一支,后迁至湗村(距驮山山麓十余里)。而温州人熟悉的英桥王氏,也是这个时期迁到温州。王叔果在族谱中称“旧传五代唐时自闽来徙”。

此外,如薛季宣、木待问、徐玑、曹叔远、林景熙,张孚敬、章纶,孙衣言家族、黄绍箕等,其先祖均为闽民,且大都来自闽地长溪赤岸一带。

温州人族谱中的长溪赤岸

翻开温州人族谱查看先祖来源,较常见的地名即为“赤岸”。三十六坊君不妨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族谱上“赤岸”这个地域概念。

◎赤岸东海边的蚬子/摄

赤岸,顾名思义即呈赤红色石头的海岸,唐代属福州长溪县,旧志载为“闽浙门户”,大致范围“包括今霞浦县城郊五公里的赤岸村、桥头村、江边村和古岭下村”。五代十国时,闽长乐府赤岸的地域概念应更广阔,或包含今福鼎、霞浦,甚至福州沿海地带。因语言上的关系,人们习惯上自称迁自“赤岸”。

据编著有《太姥文献搜遗》等书的历史学家周瑞光考证,位于太姥山麓的古长溪县赤岸镇(现霞浦县赤岸村一带),又名“劝儒乡”,因该地出了名叫林嵩的进士,唐乾符二年(),皇帝诏改赤岸为“劝儒乡”。这里景色优美,人才辈出,当地有十八学士的传说。古时赤岸,还因唐贞元二十年(),日本和尚空海大师随遣唐使船队来华途中,遇台风后在海上漂流月余,最后在福州府长溪县赤岸镇登陆而闻名。

为什么这里会成为移民温州的主要地域,被称作闽浙两地移民中枢?除当时温州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等原因吸引之外,霞浦籍历史学家游寿(女,字介眉、戒微)在《吾乡赤岸》中分析了地理上的原因:

“今霞浦发船,上水往温州,下水往福州,路程均八九小时。而东北往温州,不过大水洋,沿内海即可到达,而往福州必经大海洋巨浪”,可见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前往温州的交通更为便利,利于民众迁移。

附:唐、五代十国闽地迁温部分族群

唐代

永嘉(包括原郡城今温州市鹿城区,下同)

薛氏,先世薛令之,福州人。唐中宗朝任左补阙,其孙怀仁迁居永嘉梯云坊(今鹿城区小南门),至八世祖迁瑞安白门薛里,遂成大族。

胡氏,其先胡仁七,于唐乾符六年避战乱,自闽迁居永嘉五潮,后遂成大族。

郑氏,始迁祖郑镒,原居福州,唐乾符三年任永嘉刺史,后退隐不仕,筑室郡城八字桥双井巷。后十三世祖郑有孚,迁居永嘉楠溪棠川。

邵氏,始迁祖邵宏明,原居闽福清,于唐大中十年任温州别驾,卒于任。后其子孙迁居永嘉场(今龙湾)和永嘉邵川(今邵园)等地。

麻氏,先世居闽长溪赤岸,唐时麻垣任温州刺史,挈家居郡城麻行一带。北宋天禧间,有麻钟迁居永嘉麻埠,后子孙繁衍散居永嘉各地〔永嘉东岸《麻氏宗谱》)。

王氏,先世祖于唐季避乱,自闽迁温郡城李树巷劝农坊。

瑞安

陈氏,有数支迁入。一支原籍闽长溪赤岸,唐贞观间有陈肇文迁瑞之横山驮山;又一支先世自闽长溪勤儒乡擢秀里迁瑞之帆游乡固义里,为南宋乡贤陈傅良之族。

潘氏,先人潘谋襄于唐天宝间因闽乱自闽长溪赤岸迁瑞之横山乡。

黄氏,以唐中顺大夫太尉黄孟乾为始祖,原居闽长溪,其子元逵始迁瑞安胡岙。

贾氏,先人贾大宥于唐天宝间自赤岸迁瑞之横山乡。

朱氏,先人朱材于唐乾符二年避战乱,由闽赤岸迁瑞安西南镇。均见《瑞志稿》。

乐清

侯氏,始迁祖唯贯,福州人,于唐乾符五年因黄巢克闽,航海至于乐清维山定居。

翁氏,始迁祖翁邾,原籍闽莆田,唐天佑间为乐成令,后遂留居乐之排岩头。

平阳

陈氏,鼻祖富十五公,唐时由闽之五马宅徙平阳。

林氏,其先原闽中人,唐会昌、大中间有林彦迁横阳之金丹乡,遂为林湾里人。

金氏,原籍福建赤岸,唐至德间始迁祖金景挟资至横阳径口(今平阳水头)构屋,遂居焉。

顾氏,其先于唐末自闽长溪赤岸避乱入平阳。

泰顺、文成

周氏,始迁祖周二,于唐代从福建宁德周墩迁洲滨(今泰顺洲岭乡洲边定居)。

林氏,先世林伯三,于唐天祐间由福建避乱迁大峃(今属文成)。

陈氏,原籍闽漳州漳浦,先世陈久二于唐天祐元年避乱迁大峃。

五代十国期间

金氏,本刘姓,世居闽长溪拓岸。后唐清泰元年,刘宝、刘路兄弟避王延钧乱,迁居永嘉欓溪西巷,又因避吴越王谬讳,易刘为金。

林氏,始迁祖林性,因避朱文进之乱,由闽之长乐迁郡城五马街。至三世祖林勋,迁乐清左原柏岩。

徐氏,始祖徐雷,世居闽之长溪,五代避闽主王曦之虐迁婺,后转迁永嘉屿北。至徐公仪于北宋崇宁五年迁枫林。

何氏,始祖于后唐长兴元年自闽赤岸避乱迁郡城导俗巷,后转永嘉场(今龙湾)。

王氏,先世于五代后唐自闽徙永嘉沙城之英桥。

杨氏,原籍闽漳州南靖,因董昌作乱迁温州。

瑞安

吴氏,先世吴元于后晋天福二年避王曦乱,由闽赤岸迁瑞安白云乡。

曹氏,其先原居闽长溪,五季时有曰霭者迁瑞安许峰。代有宦业,宋曹叔远、曹叔侄即其一。

孙氏,其先孙惟睦,五季时自闽长溪迁居瑞安盘谷,至清代有衣言、锵鸣及治让,以文学风节名振朝野。又一支,始祖孙志远,原籍闽长溪,后唐时官安固主簿,后遂家焉。至明有画家孙隆,善画梅花。

狄氏,先世有狄继,避王曦乱,由闽赤岸迁瑞安。

许氏,南唐时有许文郁自闽建州来瑞,访晋族阳令许逊结庐炼丹址,后遂家焉。宋许景衡即其后裔。

木氏,先世木伯昌于后晋天福八年避朱文进乱,偕徐、全、吴、曹诸姓迁瑞安。宋木待问即其后裔。

◎郑氏族谱

郑氏,原籍福建,五代晋天福间,始迁祖郑千之避王审知乱迁瑞安。

鲍氏,先人鲍万兴,于晋天福间自闽迁瑞安。

黄氏,始迁祖黄权唐,于后汉乾佑二年自闽赤岸迁瑞之永丰里。

潘氏,先人潘建,于五季自福建避乱迁瑞安九里乡。

国氏,始迁祖国孟慕,原籍福建长溪,于后唐长兴二年避王曦乱迁瑞安仙岙乡。

林氏,先世林世德,原籍福建泉州,因五季乱,避居瑞安凤鸣乡。

韩氏,先世仕闽,五季时有韩寓自赤岸徙瑞安罗南。

王氏,始祖五季时自闽漳州迁居瑞安三家村。

乐清

刘氏,先世闽人,避五代乱,徙居乐清石船(乐清石船《刘氏宗谱》)。

章氏,原籍福建莆田,晋天福间任括苍提举,后遂定居乐清,明章纶即其后裔(侯一元《章干峰墓表》)。

宋氏,五代时,先祖宋靖自闽长溪迁乐清。

陈氏,始迁祖陈琼,原籍闽福清,五代后唐末为温州学谕,后隐居乐清箫台里,后裔分布乐成、鲤岙等地。

郑氏,始迁祖郑五六,原籍闽长溪,后晋天福四年避乱迁入乐清凤岙。

徐氏,始迁徐岱原籍闽长溪,五代初避闽乱,迁入乐清马岙。

薛(下部左侧为刂)氏,原籍闽长溪,后晋天福间,始迁祖怀义为避闽乱,辗转迁居乐清尚家详。

平阳

陈氏,先世自闽长溪赤岸避五季乱徙温之昆阳金丹乡。

吴氏,先世吴远,五季时自闽徙平阳镜川,后家族繁盛。

徐氏,始祖自晋天福间于闽之秦川徙平阳县西。

章氏,其先闽漳州人,五代之乱徙温之平阳。

谢氏,始祖谢胜,五代避乱自闽长溪来平阳。

宋氏,先世由闽长溪赤岸来居平阳,始自五代。

杨氏,先世五季时避闽寇乱,自闽迁平阳北港。

项氏,先世避闽王曦乱,从赤岸迁金丹乡瀛桥里。

谷氏,始祖谷琛,福建长溪人,五代避闽王暴虐迁平阳昆阳。其三子又迁永嘉西源。

王氏,先世于晋天福间由闽长溪徙温之平阳皈仁乡右山。

刘氏,先世闽人,远祖宗礼闻吴越政宽,自长溪迁平阳泥山。

泰顺

林氏,始迁祖林建,原唐内阁长史,于后唐同光三年由福建莆田遁入瑞安义翔乡筱村(今属泰顺)隐居,后子孙散居筱村、泅溪。

方氏,始祖方佛定,因避乱于后周广顺元年自闽长溪迁瑞安方村(今泰顺)定居。

参考资料:

《浙南谱牒文献》郑笑笑潘猛补主编

《唐后期五代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

《历代福建迁温州人口姓氏述略》徐定水

《温州古代史》胡珠生

《谱牒的学术价值与温州郑氏来源》郑张尚芳

《温州古谱上赤岸的地域概念》郑通

编辑陈复

美编薛敏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