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今天没什么特别的想法,就想分享个小故事。从一个侧面来看明太祖朱元璋这个人。洪武年间,有个当兵的叫唐润山,他哥小时候订过一门娃娃亲,女方是史氏,结果没几年这位定亲大哥就病死了,这门亲事也没了结果。史姑娘成年后就嫁给了山西洪洞县的老实人姚小五。几年过去,两口子恩恩爱爱,生了三个娃,其乐融融。结果就被兵痞唐润山盯上了。在历史上,元朝一直有个不成文的陋习:如果哥哥死了,弟弟可以把“大嫂”继承过来。这个兵痞就抓住这个前朝的劣俗,用心歹毒的状告姚小五,说他抢走了自己的妻子,非要把史氏弄过来给自己当老婆。事情越闹越大,直接上呈了兵部(国防部),于是国防部的领导也没多研究就粗暴的直接下了个文书给洪洞县令,命令该县把史氏抓去送给唐润山。史氏的丈夫虽然是老实人,但如此冤屈和欺凌,实难忍受,就去县里状告唐润山。县令当然清楚其中原委,但是官官相护,何况是国防部发的红头件,谁也不想得罪,就装聋作哑,不管不问。姚小五到处上访,一直闹到刑部,刑部的尚书王石一看,秒懂。可惜的是,他不但懂了,还故意阐述了一堆歪理邪说,来偏袒唐润山,借用古人的先例各种说明“继承大嫂”合理合法。结果这事让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表示:一群畜生!老子TM可不惯着你们。于是从洪洞县开始杀起,凡是涉案官员,下到县令,上到刑部和兵部尚书,层层牵涉,只要是涉案的,一个不留全部斩首。然后把这个案子写进刑法大全(大诰中),把这群熟读四书五经、满口纲常伦教的读书人,骂的一头狗血。“朕今所任之人,不才者众,往往蹈袭胡元之弊。临政之时,袖手高坐,谋由吏出,並不周知。纵是文章之士,不异胡人......胡元之治,天下风移俗变,九十三年矣。无志之徒,窃效而为之。虽朕竭语言,尽心力,终岁不能化矣,呜呼艰哉。”翻译过来:“我用的这帮人,好多德才都不行啊,非按照元朝的老路上走。上班的时候,袖手高坐,听着身边的人瞎扇乎,什么真实情况都不调查。这些人都饱读诗书文化水平很高,但干的事跟胡人一模一样!元朝的这些变态陋习持续了93年,好多恶人还想继续利用它占便宜,我这么努力的提醒各位,苦耗心力去扭转世风,最终还是化解不了这些弊政,真是太TM可恨了!(所以你们都手动去世吧....)是不是很解气。其实真实的历史都是从一些小侧面来印证的。为什么非主流的李贽说明太祖是“万古一帝”,我们不用看史书上那些冠冕堂皇的落笔,就可以真切给出答案。而所谓的太祖残暴,我看也不过是些伪善文人遮羞的托词。在老朱眼里,没有什么“法不责众”、“和稀泥”。这都是病,得治。本想多写一些,但我实在太懒。这个《史氏案》有时让我感到迷茫,到底怎样做一个“好人”,朱元璋的做法似有偏颇,但仔细想想也不甚为过。被杀的官员冤不冤?归根到底:不冤。这些日子和一些朋友聊天,我对好人这个概念有了新的想法。《了凡四训》里说,“今人见谨愿之士,类称为善而取之,圣人则宁取狷狂,至于谨愿之人,虽一乡皆好,而必以为德之贼。是世人之善恶,分明与圣人反,推此一端,种种取舍,无有不谬。”人活天地间,最轻松的是作“乡愿”或者称“德之贼”,最容易作的是“德之贼”,为害最深的恐怕也是“德之贼”,所以真正的圣人看的最清,也最痛恨他们。即使草莽出身又没啥文化的老朱,我看也不失为一个圣人。5月24日老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分隔线----------------------------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