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7/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33.html

嗔与怪

苏承慧

“打着黄牛黄牛嗔,打着黑牛黑牛怪。哪一个娃娃都是娇得不敢抿一指头。”祖母早年的唠叨经常响在心头。

一句话里,又是“黄牛”,又是“黑牛”,又有“嗔”,又有“怪”,实在不好让人明白。听的次数多了,大体也就明白什么意思了,但总觉得是有故事的。

再后来,读了一点民间传说,才知道这句话还是颇有说道的。

“打着黄牛黄牛嗔,打着黑牛黑牛怪。”这句话应该来源于舜。据传说,尧即位天子后,求贤若渴,曾遍访天下名士。一天,他走到历山脚下,看见一个青年驾着一头黄牛和一头黑牛在耕地。那人手里拿鞭,犁上挂了个斗笠,不时用鞭敲打几下斗笠。尧问他:“小伙子,你驾的这两头牛,哪头干活好呢?”小伙子说:“黑牛活好黄牛快,都是我的好帮手。”尧又问:“你为什么赶牛不用鞭子打牛而敲斗笠呢?”小伙子说:“牛给人干活很辛苦,再用鞭子赶牛就太残忍了,所以我只敲斗笠吓唬一下就好了。黑牛听见我敲斗笠以为是我打黄牛,黄牛听见了以为是我打黑牛,都会争先用力的!”尧看舜对牲口都如此慈爱,再加上访知舜屡遭继母“姚婆”甚至“有后妈就有后爸”的“姚公”迫害,但孝顺之心坚如磐石,觉得舜既仁德又聪慧,处事谨慎稳妥,将来必定能成大事,遂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逐渐确定了禅让天下于舜的决心。

敲斗笠而警耕牛,舜不只是仁慈,更熟知人的心理、兽的心理。也正是因此,舜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舜活在古史里,躬耕于遍及九州的“历山”上。舜的“历山”有山东济南历山(千佛山)说、山东鄄城历山说、山西沁水历山、安徽省池州大历山说、浙江省永康历山说等等,这些都不如洪洞古历山说证据确凿。洪洞古历山位于万安镇东圈头村南,又称神立。娥皇在神立照顾舜王,女英在姚(今万安村)侍奉公婆,甘亭镇羊獬村是娥皇、女英的娘家,羊獬、万安、神立“接姑姑送娘娘”的习俗历年绵延不绝。其实,舜还活在洪洞土话里,比如“姚婆”,比如“孝顺(舜)”,比如“打着黄牛黄牛嗔,打着黑牛黑牛怪”。

在洪洞土话里,嗔”与“怪”在“责怪、埋怨”这个义项上属于等义词,一般作为单音节词汇来使用的,这属于古词语在现代方言中的孑遗,而不是像普通话里那样放在一起,“嗔怪”。“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洪洞人要劝诫别人,一般会这样开头:“我给你说句实话,你也不要嗔”“偏人不偏理,我说什么你也不要怪”,先给听话者一定的心理准备,以防万一,很符合社交的基本规范。洪洞人不光将“嗔”“怪”用于社交,还用于祈求心安,比如谚语中有“鸡儿鸡儿你别怪,你生来就是一盘菜”,不少心慈的人杀鸡之前嘴里都会这么念叨着。

“打着黄牛黄牛嗔,打着黑牛黑牛怪”,舜能够敲斗笠而警耕牛,后人在社交中却常常只能懂得其中的道理,而不能落实到行动中,只能直接“击耕牛”了,也算“人心不古”吧。不过,有了单用“嗔”“怪”的两句话做引子,效果也不会太差,也算对舜的道德修养的一种传承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