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疫情好转,各地开始复工复产之时,看到一条小视频。

镜头里,一个美女靠在床上接“是校长啊,要开学了啊,那个我不回学校了,我不干了,辞职了,当主播了。校长啊,一定要到我直播间给我点赞啊!”

原来,“停课不停学”还有发掘教师主播才能的功能。

当然,这只是一条娱乐小视频,不能当新闻看,教师辞职当主播还算不上是一种社会现象。

不过,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教师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与学生谈心、线上线下家访这些常规工作之外,或许还有很多其他才能有待发掘。

一边做老师,一边经营自媒体,很时尚。这事如果做好了,绝对可以名利双收。自媒体为教师展示自我提供了又一个机会。

成功需要机会,需要舞台,但更需要实力。

前几年有个说法:“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那时候似乎挣钱已经变成了简简单单的捞钱,谁只要敢伸出手,随便捞一把都是钱,多捞几把就平步青云,轻松实现财务自由。

有人挣钱了吗?当然有。

是你吗?肯定不是。如果是,你现在哪还有兴趣看《教师博览》?

是我吗?肯定不是。如果是,我也没心情给《教师博览》写稿了。

你我都是看客。英雄不是那么好当的,火中之栗不是那么好取的。既然恰好站在风口,那飞起来的猪依然是猪啊,等待他们的结果只有一个:摔成肉饼被做成烧烤,这也正是那些高喊口号者的目的所在。

就像那些站在悬崖上深吸一口气勇敢往下跳的公鸡和母鸡,落到谷底之前才意识到自己终究是只鸡。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发现,那块写着“如果你不勇敢地跳下去,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的牌子,原来是狐狸竖在那里的。

网上各种心灵鸡汤,基本是千年狐狸熬制的。可惜许多读过《聊斋志异》的人,照样一碗一碗地喝得痛快,直喝得虚火上升,以为自己缺少的就是一个机会。

这么说真不是打击教师。

自媒体之于教师的成功,只是多了一个途径,而这条路,未必适合所有人。

众所周知,任何一个职业群体,任何一项竞争性的活动,最后真正功成名就的总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也就是靠一份职业养家糊口。

做自媒体,也是如此。

教师玩自媒体,绝大多数就是新增一项“副业”,说白了,就是将其线下活动扩展到线上。

在线下默默无闻的普通教师,真有几人能够通过玩自媒体获得成功?到头来粉丝无非就是几个熟人。

有少数教师会将自媒体玩成“第二职业”,完全与自己的教师职业无关。这种玩法,玩大了早晚会“被出局”,因为这是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管理条例所不允许的,属于不务正业。

也就是说,自媒体之于名师可能是如虎添翼,之于普通教师或许就是多了一个为名师鼓掌献花的平台。

真相就是如此,一点也不温馨,还有点残酷。

个人以为,当下绝大多数教师真正需要思考的或许还不是成功,而是成长;不是专业成长,而是精神成长。

教师职业具有引领与培养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这个群体应该是一群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心态成熟的成年人。教师心理若不成熟,所谓的专业成长只能是空中楼阁。

然而,中国这些年的教育改革,成就了一批名师,成就了一批专家学者,也成就了一批书商,似乎成绩很大。可是,老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老师的幸福指数还有待提升。

有些不良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扭转,反而变本加厉。一些教育中人已经对因学业问题引发的中小学学生自杀现象无感,“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口号居然能获得一些校长的青睐。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之下,教师若只着迷于自己的功成名就,那真的就是吃人血馒头了。

就是玩自媒体,也无非是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用最时尚的手段玩弄最古老的戏法而已。

不久前“深圳名师抄袭”事件就是一例。

说到“深圳名师抄袭”事件,不得不感叹,如此明显的抄袭侵权,居然有一批名师、名作家(说出来名字,几乎个个中小学教师都知道)组团为其扑火,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他们几乎沦落为沽名钓誉、是非不分、恃强凌弱的一个群体。

洪洞县里当然也有好人,我的朋友圈里就有一些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但他们在学校是少数派,甚至是边缘人物。

多年教育生涯中,我见过一些这样的教师:

他们迷信教材,崇拜专家,畏惧领导,根本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没有一个完整的自我;他们缺少宏观视野,缺少公民意识,期待引领,渴望关怀,获得领导认可是他们唯一的追求。

与他们交流,读他们的文字,除了看到弱者心态、幼稚心理、简单思维外,除了看到教育方法的欠缺、教育观念的陈旧、教育价值观的迷失外,很难感受到现代教育文明的气息,也看不到师生之间的平等、和谐、愉悦。

这是一群“病人”,且是蔡桓公一般的“病人”,只要还有学生可以欺负,他们拒绝任何批评。

拯救这群“病人”的办法,不是让他们玩自媒体,那只会让他们病情加重。唯一真实有效的办法,是教育的市场化,是还学生和家长以选择权。

但除此之外。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改变可以从个体的自觉开始。

我在《教师职业生涯十大误区》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整个中国社会已经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中国教育亦如是……作为一线教师,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参与教育政策的制定,但如果我们对中国教育的历史变化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首先我们可以对教育现实有一份同情之理解,从而少些郁闷和抱怨,然后我们可能对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可以主动选择自己的道路,实现美丽的转身。当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能够抬头走路,不再唯领导旨意行事,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按照认知规律、按照人性需求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并能对一切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做法做出必要的抵制,能够温和而坚定地恪守职业道德,当这样的新一代教师整体成长起来,教育的体制性转型才有可能顺利完成。

清醒的认识、同情之理解、美丽的转身、温和地坚持,这是目前我能想到的教师成长的唯一靠谱的途径。

所谓的引领、组团发展,不过就是中国式的忽悠,类似于“跟我走吧,天亮就出发”。引领孩子们成长的一个群体,还需要别人来引领,这不是“盲人骑瞎马,半夜临深池”吗?

如果没有这些认识,教师玩自媒体最好远离教育话题,不如直播美食或别的内容。只要有勇气,一定能挣钱。

写在最后:

我相信,现实的教育生活中还是会有人不甘心沉沦,还是会有人拒绝麻木。

我相信,任何时候,总会有人愿意成为王小波笔下那只“特立独行的猪”。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

先从回顾自己的过去开始,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然后我们才可能不苛求现实教育、接纳自己的不完善,同时又不为现实羁绊,从容实现美丽的转身,在一些人异样的目光中温和地坚持自己。

你我的改变,就是中国教育的改变。

因为,“我就是教育”! 

来源:《教师博览》(原创版)年6期

投稿邮箱:

qq.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