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11/2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临汾洪洞方言之“泫泫儿”(xuan)

文/刘志杰(山西临汾)

每当赤日炎炎,夏日可畏,人们最容易想起的一首诗就是《水浒》中“智取生辰纲”中的一首诗“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是啊!天太热了,黄土地上汗流浃背的汉子扛着家具急切地回到家中,紧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赶快倒碗开水,并以最快的时间冷却,达到一饮而尽的目的。往往这个时候,老乡办法多。最本能也是最简便易的办法是:张开嘴巴往水里吹气,这叫吹一吹,在热开水的表面形成一股气流,带走水的热量,达到使水冷却的目的。但是,“急惊风只嫌郎中慢”,靠吹把一碗热水吹凉,人也渴死了。所以就选择第二种办法:把盛着热开水的小盆放进水瓮里,通过盆壁与凉水的接触,达到热量交换的目的,这种办法村里人叫“冰一下”。但是这需要有个条件就是得有水瓮或大一点的盆子,还有就是冰出来的水温度上下不均匀,往往是上层还很烧人,下层就冰凉了。人们最最常用的方法只有:再拿出一个碗或小盆,将这个碗里的水倒进另一个碗里,再从另一个碗里倒进这一个碗里,倒水的时候要把上面的碗举得高高的,使倒出来的水流细细的一小股。这样来回捯饬几个回合,一碗滚烫的热开水就能温度适度,就像久旱后的甘霖,让你咕咚咕咚大口喝下去,“啊!真解渴呀。”这种来回捯饬的动作就叫“泫泫儿”,或者叫“泫一泫”,“泫一下(ha)”。泫,指露珠晶莹的样子,泫泫露盈条。(《文选·谢惠连文》);又如泫泫,水滴落的样子。譬之桂生高岭,云露方得泫其花。(《西游记》);花上露犹泫。(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又如泫露(滴落,降露)。听到泫的声音,我就想起了高山流水,泉响叮咚。我打心底里佩服当地老百姓超强的想象力和乾坤大挪移的本事,能把名山大川搬进自己的寒舍,拎来捯去。他们一手提起巍峨昆仑,一手端着灏瀚青海湖,使山脚的溪水汩汩下坠,这里不要瀑布,仅仅一串花果山的逍遥洞前的水帘即可。泫,采天地之清凉,酿可口之浆露。在临汾和洪洞的淹底片,也把一种器皿,就是比盆儿小一些比碗大一些的小盆称作“泫儿”,铝制的小盆叫“轻铁泫儿”,塑料的小盆叫“化学泫儿”(早些年管塑料叫作“化学”,缘由是塑料是经化学方法、化学工艺做成的)。我们拿泫儿大口大口地喝水,拿泫儿蒸大米,拿泫儿在行道炉子上热酸菜,拿泫儿从水瓮里舀水……泫儿伴随着我长大。时下的人们可能与我一样,浮躁在烟尘弥漫的花花世界里,若能将自己的那颗躁动的心泫一泫儿,就可以找回曾经的自我,冷静地审视自己的人生,找到迷失已久的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