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赵城的蒸饭是三晋第一大县洪洞的一种传统名吃。由于历史上的八次移民,蒸饭以其传播之力度,范围之广度,影响力之大度,享誉中外。被人们称为“根祖饭””思乡饭”“天下第一吃”。 蒸饭是洪赵一带百姓重大节日和民间办红白事时、招待贵客必不可少的传统美食。中国是一个农耕文明大国,吃饭始终摆在第一位,曰“民以食为天”。故蒸饭中的“蒸”字,从宏观上寄托了人民群众对天下太平、和谐社会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从微观上说,不同场合的蒸饭都寄有特定的寓意。元旦、春节、国庆节、传统庙会等重大节日的蒸饭中“蒸”字道出普天下百姓对国泰国民安,蒸蒸日上幸福生活的享受和追求更好生活的期盼;红白喜事上的蒸饭具有特殊意义。喜宴上蒸饭中的“红枣”,红字寓意于一对新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枣字取之谐意为早生贵子,家庭兴旺,后继有人的小农传统意识;白事上的蒸食则表达了人们对“走”了亲人的不舍,希冀于另一个世界也能吃上饱饱的蒸饭,日子过得美滋滋。蒸饭上桌的前后含义也不同。平时招待亲朋的家庭蒸饭在正餐前上,意味着对客人的接风洗尘。一碗香味可口的蒸饭,顿时驱走了一路风寒;红事上的蒸饭,一般都放在最后,取其对参加宴会的客人绵绵不绝的无尽感谢,更是寄托主家的想头,年复一年都能吃上热乎乎的蒸饭,生活甜蜜蜜。 蒸饭在工艺流程上讲究严格,学问很多。笔者一年有好几次机会到赵城走亲戚,目睹了制作的全过程,实在是开了眼界。 选料。这是第一关。主料为黍米或江米。黍米是我国古代主要粮食作物,品质上数山西地区最好,其氨基酸含量大大超过大米和小麦。三晋大地上各地主料多选黍米,也有人家取江米之软性,选料以江米为主料。择选工作在做蒸饭的前一天下午开始。亲戚一边示范一边说道,用米要颜色金黄,无发霉异味,质地纯净。选好的米要清洗干净,凉水浸泡一夜备用。辅料为红枣和红糖,一般红枣为当地产品,好点人家则选晋南稷山名枣,近些年个大肉厚的新疆枣成了首选。 制作。味黏、软甜香的蒸饭,做法很有讲究。吃过晚饭,亲戚家最有拿手戏的主厨“挑大梁”。先把做蒸饭的器皿铁鼎底层铺上笼布,用笊篱把米捞入其中,一层米撒一层红枣,加水完毕上盖,熏蒸至半熟时,开水浇淋,直到熟透时,亲戚边浇红糖水边用擀杖反复搅动,使米、枣、豆子均匀。顿时,黄里嵌红,红中镶黄的蒸饭,散发着清甜香气,让人垂涎。蒸饭,热凉吃均好,依当地习惯而定,一般多为热吃,显示主人对客人的热情真诚。 洪洞蒸饭的历史源远流长。明开始的移民潮,使这道名吃,成了客居他乡的老家人的“思亲饭”“根祖饭”。每逢传统佳节,一盆饱含思亲情的蒸饭,在幼儿的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河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的诵读声中开启,更激发了千万移民对家乡的浓浓思念之情。前些年,笔者曾在北京侄女家走亲时,走进了京城顺义区移民村赵城营,在老乡家里恰好遇上当时的饭食为蒸饭时大感惊讶,问你们这里也吃蒸饭,老乡说:蒸饭好,不忘老家养育情。由此可见其影响的深远。 如今,洪洞蒸饭,已从小作坊的粗放经营,转向现代化的集约经营。随着洪洞蒸饭罐头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新型物流方式助力这道传统名吃冲出娘子关,成了洪洞地方文化旅游融合的一张金字招牌,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成了洪洞县地方经济发展的示范样板。 作者:董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