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钟如杰 24岁的卫张涛是典型的“95后”青年,自己创业,热心公益。 年出生的卫张涛是临汾市洪洞县大槐树镇南王村人,年加入共青团,年加入蓝天救援队,先后参加培训80余次,参与救援活动50余起、防灾救灾演练10余次、野外自救宣传20余次、安全知识教育校园讲课30余次、年疫情消杀志愿服务余次,其奉献精神和工作成绩得到了上级相关部门的好评。年5月,卫张涛被共青团洪洞县委、洪洞蓝天救援队授予优秀“抗疫”志愿者,同年,被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授予年度“全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年4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称号。 自加入蓝天救援队后,卫张涛为了提高救援能力,积极参加集训、救援演练、现场救援,并熟练掌握现场急救包扎、心肺复苏等技能,向队友学习水域救援、山地救援等技能知识,提升救援能力。同时,积极组织队员参加水域搜救训练、落水救援训练等多项技能培训,配合社区、学校进行消防演练、模拟逃生体验。可以说,卫张涛参与了自建队以来几乎所有的演练、救援行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超小时。 主动请战抗击疫情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卫张涛带领蓝天救援队消杀队成员主动走上前线,在洪洞县防疫指挥部的统一指导下,义务开展防疫工作。在共青团洪洞县委发出积极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后,卫张涛第一时间将请战书和入党申请书交到洪洞蓝天救援队队长王宏手中,主动承担起重点区域的日常消杀任务,担任“抗疫”消杀先锋队队长。 在执行任务前,卫张涛提醒大家,一定要正确对待疫情防控,用心做好个人防护。 每天天不亮,他就和队员一起身穿防护服、肩背大功率喷雾器对全县乡镇、社区、学校、敬老院、动车站等重点区域进行“地毯式、无死角”环境消杀作业。卫张涛告诉记者,人工消杀设备满药状态的重量有20余公斤,每次消杀前都需要有人辅助才能背好设备,一整天下来很多人累得都不想说话,连续几个月下来,不少队员的肩膀和腰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在共青团洪洞县委、洪洞蓝天救援队的领导下,卫张涛所在的“抗疫”消杀先锋队一度成为主力军和突击队,为洪洞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突出的贡献,赢得了党和人民的赞誉。 路遇车祸及时救援 年3月底,卫张涛与蓝天救援队队长王宏一行去赵城某中学开展消杀工作,途经国道董村地段时,目击了一起车祸。出事原因是该车司机因父亲去世悲伤过度,避让大车时度转向,导致车横撞到路边栏杆,司机和后座上的小男孩被卡在变形的车里。卫张涛与王宏费尽周折,才将二人救了出来,为他们进行了简单的止血包扎,然后又将车拖到修理厂,医院,直到其家属赶到方才离去。事后,该司机送来锦旗,一再感谢说:“要不是蓝天救援队及时救援,我们母子早就没命了。” 王宏说,洪洞蓝天救援队一共余人,其中不乏佼佼者,今年24岁的卫张涛是最优秀的,也是最年轻的,更是最具人格魅力的后起之秀,他的奉献精神和事迹一直是大家学习的楷模。 赤诚奉献实现价值 年5月1日,卫张涛的同学结婚,卫张涛是伴郎。但是,5月1日凌晨5点,王宏打来电话,称洪洞县城南涧河有打捞任务。卫张涛只好打电话将情况告知同学,在6点左右赶到救援现场,圆满完成任务。 当天中午,卫张涛又参与了寻找洪洞西门口走失老人的任务,将老人找回后才赶赴同学的婚礼现场。感谢他的锦旗被送到婚礼现场,婚礼主持人幽默地说:“蓝天救援队与爱情同行,锦旗与婚姻永恒。” 洪洞蓝天救援队共开展对外培训余次,受益人数达00余人;组织参加各类救援余次,其中寻找回走失人员余名,累计参加救援人次以上,累计出动车辆0余辆,全队总服务时长超过小时。每一次都少不了卫张涛的身影,每一次他总是冲在最前面。 参加救援工作以来,卫张涛一直秉承“少说多做、默默奉献、完善自我、善待他人”的理念,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免费提供各类应急救援服务。他用赤诚奉献续写着一个共青团志愿者的人生价值,用无悔青春续写着蓝天救援队的华丽篇章。 本文来源:山西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