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4/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自今年4月份开始,市文物局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孔孟之乡优秀家祠与家训”评选活动,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各县市区积极申报,经专家审核评议,共选出26个“孔孟之乡优秀家祠与家训”获奖单位。

获奖名单分别为

曲阜市孔氏家祠、邹城市孟氏家祠、兖州区颜氏家祠、

邹城市潘氏家祠、邹城市杜氏家祠、邹城市顾氏家祠、

微山县西万张氏家祠、微山县仲氏家祠、微山县傅氏家祠、

微山县卜氏家祠、鱼台县闵氏家祠、金乡县祝氏家祠、

嘉祥县岳氏家祠、嘉祥县张垓张氏家祠、嘉祥县梁海梁氏家祠、

嘉祥县靳氏家祠、嘉祥县楚氏家祠、嘉祥县郝氏家祠、汶上县郭氏家祠、

梁山县张坊张氏家祠、梁山县后集马氏家祠、梁山县西张博士集刘氏家祠、

梁山县韩氏家祠、梁山县潘氏家祠、梁山县周氏家祠

以及(经开区进士张张氏家祠)(未找到资料)

嘉祥县岳氏家祠

岳氏家祠位于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中部。

岳氏家祠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始建,后又多次修缮。坐北向南,南北长87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由大门、二门、大殿、东配殿、西配殿组成,共分两进院落,大门东西长10.1米,南北宽8.1米,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筒瓦覆顶,门楣上饰四只阀阅,上挂“精忠报国”匾额,大门两侧为八字墙。第一进院落东侧立有光绪十八年()岳叶吉德行碑和民国二十年()记事碑;二门东西长10.1米,南北宽7.4米,面阔三间,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门楣上挂有“还我河山”匾额,第二进院落中后部为大殿,东西长16.9米,南北宽7.7米,面阔五间,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内供奉岳飞塑像及后裔子孙牌位。殿前两侧有清康熙九年()碑刻2通,东为岳崇功诰命碑,西为岳峰秀诰命碑。东西配殿各三间,南北长9.5米,东西宽5.03米,硬山式建筑,灰瓦覆顶。东配殿檐下有清康熙三十三年()创建碑铭1通,殿前有民国三十二年()岳子良德泽碑1通。(见附件)

家祠内主要供奉人物是岳峰秀。岳峰秀,字镇九号克亭,嘉祥县孟姑集乡岳楼村人,生于年,卒于年,享年八十四岁,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孙。为清顺治八年()科举人,幼年时沉稳静默、勤奋好学,成年后更是胸襟博大、气宇非凡。康熙元年()科进士第七名,初任河南开封府丘县知县,由于功绩卓著,得到皇帝的赞扬,下诏书一步提升廉里,恩授礼科给事中,又升刑部掌印,并代管72座造钱炉。岳峰秀忠厚勤勉、廉洁奉公、执法如山,铁面无私,但与此同时也得罪了不少贪官奸臣的利益,遭到嫉妒和暗算。晚年,岳峰秀奏请康熙皇帝恩准,便告老还乡。如今岳氏家族九代同堂,辈分崇到慎。

嘉祥县张垓(张家垓)张氏家祠

张垓张氏家祠位于嘉祥县马村镇张垓村村中部,是张氏族人供奉祖先的祠庙。

张垓张氏家祠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年),后经多次维修,现存两进院落。家祠总建筑面积约.7m2,南北长61.24m,东西宽21米。檐饰、门饰、雕饰工艺精细,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大门三间,东西长7米,南北宽4.2米,前后均设廊,门东有偏门一座;拜殿三间,东西7.82长米,南北宽5.6米,前后设廊;大殿三间,东西11.4米,南北8.16米,前设廊;东西配殿各三间,南北9.5长米,东西宽4.5米。家祠整体设计得当,布局合理,结构匀称,造型古典大方,雄伟庄重,以上建筑除东配殿为新建外,均为硬山式建筑。(见附件)张氏先人从四川迁到此地时,先于元末时代修建了观音庙,以求天神保佑。后来,张氏一族发展壮大后,张氏先人又于清乾隆四十年(年)正式修建了张氏家祠。自此两百多年以来,张氏族人代代相传,对家祠进行了多次修缮。道光四年,先人据伦,迎恩率众修缮祖祠。清光绪十三年(年),先人廷标、纯福率众修缮家祠大门。光绪二十三年(年),先人兆银、先为率众修缮大殿瓦厦。公元一九九二年,承业、洪春主持维修祖祠。公元二零一三年,金阁、洪春、洪印提出全面修缮家祠,张氏族人纷纷出资,集资十几万元,月余竣工,家祠焕然一新,信步院中立感静穆优雅,心旷神怡,壮族观瞻。从始建至今张垓张氏家祠已经历六次大修,其中第六次修缮最为彻底,消除了隐患。全村捐款九万余元,保证了家祠修缮工作的正常开展。三十四孙张德宝捐献水泥三十吨,捐家祠门前石狮子一对等。

嘉祥县梁海梁氏家祠

梁氏家祠位居于济宁左卫嘉祥县城北8公里处,线路西,万张街道西3公里梁家海。现梁氏宗亲众繁,宅占地面积近千余亩,平原地带、交通方便。梁海村十二米大街路北,始建于余年,正堂屋三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过厅三间,建房面积余亩。西靠前进河畔,水电设施齐全,人杰地灵,全村耕地余亩。

吾梁氏由来远矣,周自夏阳长涉东原,其后居于河东安定邳之梁或渭由安定而鄄、由鄄而汶、由汶而郓、由郓而介休历代相传,先人之述,备焉先世汶汉高山候统之裔。自唐末孟渭公之鄄城以至于怀忠公后唐长与进士官天平军节度涉籍汶阳乃为居郓始祖也,余乃宋状元太素祖十五世孙,自户部尚书执政殿大学士子美公之玄孙师程祖为山西介休令兵变殉难迨,元至年间其玄孙沈长、庆长、善长三公。

本祠堂始祖善长号全字,与太配太祖母李氏子一。兄弟三人由山西介休复归山东,家于汶邑城南刘许村。长兄沈长又迁河南永城县东王庄。仲兄庆长留居汶上刘许村,今改为梁家桥。善长祖于元朝季元年间迁江苏邳州车福山,三子取名沂、沌、淮,本祠祖聚字军保,原名沂后改为聚,祖居邳州车福山于明朝洪武二年迁山东嘉祥县萧官屯,嘉庆十八年改梁家海。配加口人子五,六百余年至今流传二十六世,人员众繁、英雄辈出、功名盖世、支系清晰、远亲近支一目了然,素称文明家族。

天下无二梁,梁氏天下众矣。祖籍梁林系国家重点保护墓地,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命名为梁氏墓群。梁吴父子文武双状元,香港行政长官梁冠华,梁林的梁必业大将,微山的梁步庭曾任山东省省长一职,而北京清华大学大学生数不胜数。而古康熙二十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梁心恒任江南砀山知县,做官清正、万名颂扬惊动皇帝,亲赐浩命一道,给梁心恒父母予以表彰。

国家军官旅长梁如宝亲为家祠题匾一副:

孝祖先敬祖德克勤克检,

尊父母教子孙曰读曰耕。

国有法,族立规。规则昭典范,纠错谬,正歧途,兴风尚,凡我氏嗣裔铭记。

嘉祥县靳氏家祠

靳氏家祠位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老僧堂乡大靳村。

靳氏家祠始建于清嘉庆五年(年),由大殿、西配殿、过厅组成,大殿三间,坐北向南,东西长11.4米,南北宽8.0米,砖石木结构,砖墙,硬山式,灰瓦覆顶,起脊,脊有花纹,前设廊,廊宽1.7米,有四个圆形木廊柱,圆形石质柱础;西配房三间,南北长9.8米,东西宽5.3米,砖石木结构,砖墙,硬山式,灰瓦覆顶,起脊,脊有花纹,前设廊,廊宽0.97米,有两个圆形木廊柱,圆形石质柱础;过厅三间,坐北向南,东西长10.1米,南北宽6.9米,前设廊,廊宽1.3米,有两圆形木廊柱,圆形石质柱础。大殿民国二十六年(年)重修,西配房民国三十一年(年)重修。过厅、前门建于年,东配殿由于历史原因损坏,于年在原址重建。前门围墙于年春重建,并立石狮一对。

靳姓于明代洪武三年由洪洞迁汶南董村社,后复迁各地,现有人口一万二千余人。相传二十五世,分布在嘉祥、汶上、东平、梁山、郓城、鄄城、巨野。靳氏东迁至今六百余载,十世祖天笃率全族于康熙四十五年(年)修家祠立主碑,第一次续家谱,流行辈字,以取一致而昭亲睦,至今已第十五次修续家谱。嘉庆五年(年)移旧祠于村前,建主殿三间,后多次修建。

嘉祥县楚氏家祠

楚氏家祠座落在嘉祥县城西北10.5公里处的马村镇楚营村中部。

楚氏家祠始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年)。家祠于明朝末期,由西迁曹州的三世祖的十一世裔孙、明末进士、户部尚书郎楚烟衣锦还乡修坟祭祖时所建。后经数次修缮,至今保存完好。家祠坐北朝南,结构紧凑,布局合理。东西长15.6米,南北宽21米。楚氏家祠现存大殿、东西配殿和门厅,均为硬山式建筑。大殿三间,坐北向南,东西长11.4米,南北宽7米,高约6.9米;东西配殿各三间,东西宽5米,南北长9.7米,高约5.5米;门厅东西长6.8米,南北宽4.6米,高约6米。可谓古朴典雅,建筑精良。(见附件)楚氏家祠自始建至今,其仅存的建筑、匾额、楹联、礼器等都是当时经济、文化的反映,因此对研究鲁西南民俗、民居及祠庙祭祀文化都有重要的价值。年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据《楚氏家谱》记载,楚氏始祖于明代初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卜宅安住寺(今楚营小学地面)北15公里处,村名楚家洼。明永乐二年(年),三世祖又创宅于安住寺南邻,因村子座落在昔日明军北征宿营地,故易名为楚家营,后简称楚营。

昔日的楚营村设有东西南北四门,周筑岩墙,墙外有壕,俨然城堡。村内有四处较大的聚族而居的宅院,其建筑理念集宜居、安全、吉祥、美观于一体,每一宅院都是艺术佳作。其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位于村西部,总面积约平方米,房舍万余间。内有独立院落5个,中有大客厅,后有白虎厅。今大部分古建筑已毁坏,仅存南大院建于清代中期的单脊歇山式楼房1幢,北大院(俗称“北关”)建于清代咸丰七年的楼房1幢,楚营学校院内(原安住寺)文昌阁1座。

嘉祥县境内的楚氏家族以马村镇楚营村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族人分布于万张镇骆堂村,楚庄村,仲山镇顾庄村等。各村族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

楚氏家族名人辈出,历史上较有名气的人物有:楚营村,楚廷玾,清同治年间人。其人尚武,气功炉火纯青。当年济宁孙状元之母患重病,楚廷玾运气推拿,沉疴立消,孙府感恩不尽,赠“西序分荣”匾额一方。

楚廷义,清末人。民国年间任楚营村附近十八村疃长。其人宽宏大度,慈悲为怀,凡村内和邻村人有不睦之事,无不全力斡旋,晓以大义,所到之处,化干戈为玉帛。众方贤因之感佩,赠“齿德兼隆”匾额一块,其德行至今为后人所怀念。

嘉祥县郝氏家祠

郝氏家祠坐落于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大张楼镇郝垓村(济宁市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后因民国二十六年地震大殿损毁,族人集祠堂商议重修大殿之事,于一九五一年四月十二日重修,二零零六年进行再修,大殿内东墙上镶嵌有重修祠堂大殿记,院内有重修郝氏家祠碑记。

整个祠堂建筑古香古色,家祠整体为青砖、青瓦、木质结构,小瓦垂檐,镂窗精雕细琢,房檐装饰为木质雕刻伴有彩绘绘画,屋脊五脊六兽。大殿建筑面积76平方米,大殿门外走廊立有两方形石柱,石柱精刻有对联一幅,(上联:春露秋霜永怀先泽下联:云蒸霞蔚佑啟后昆)。大殿内供奉龙牌12位,神牌位左右。过厅55平方米,过厅内悬挂“状元”匾(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武状元十三世郝光甲)厅门两侧均留有圆形窗子。整个家祠保持着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体现了独特的地方建筑特色文化。

郝氏始祖自明朝年间由山西洪洞县迁民以来,居住郝垓村六百余年,长支分别居住在郝垓村、老僧堂镇高彦屯。二支迁居大张楼镇方道沟村、马村镇马西村、卧龙山镇长直集村。三支迁居河北省任丘市边各庄村,四支迁居大张楼镇方道沟村,五支迁居马村镇郝庄村。现有人口叁仟肆佰陆拾捌人。

素材来源:济宁市文物局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