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9/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文┃拾荒杂谈

(本文为拾荒杂谈原创,欢迎转载!)

山西省是一个非常矛盾的省份!

山西省地图

在平常人的认知当中,山西省因为盛产煤矿,煤老板特别多,所以普遍认为山西人都挺富裕的。

实际上山西省年的地区GDP才.93亿元,还未破两亿,,比四川成都年GDP.7亿还要少一百多亿。

说山西富吧,也不富!

另外,在很多喜欢古文化的人眼中,山西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尤其是其在春秋战国时期孕育的晋国文明,更是璀璨了数百年。而且山西也是传统意义上中原的一部分。

但你要说山西就是浓缩的中华传统文化吧,它境内特有的晋语又和北方官话是两种一级方言体系。关键是中华文化越厚重的地方,人口也就越多,像河南人口早已破亿。再转过来看看山西,连四千万(常住人口数量)都不到。

这就是目前山西表现矛盾的地方。

其实说的透彻点,山西形成现在这个“青黄不接”的样子,主要还是因为煤炭。这是作为能源大省的悲哀。

掏空自己,富裕沿海。人口外流,底蕴不复。这十六字就是现今山西最真实的写照。

都说“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现如今的山西,倒真映得上这句话。

那么本文就用五个冷知识带你走近这个“遭遇千年低谷”的传奇省份——山西。

冷知识一:山西人真的“吃土”

这个月刚发工资还完人情世故,某呗某卡,兜里就只剩两百块,剩下二十天只能吃土了!

刚买了一款古驰的新款背包,存款彻底空了,接下来的日子只能吃土了!

游戏又新出了一款皮肤,“南山必胜客”这是要斩尽杀绝的地步?不过还是咬咬牙买了吧,不就是吃土?习惯了!

越来越多的“月光族”兴起了“吃土文化”,然而面对这种潮流,山西人表示:

我就是不把钱花光,也照样吃土,而且是真土!

山西人嘴中的“真吃土”其实吃的就是“黄土炒指”,又称“皇土炒指”,也称“武乡炒指”。

具体做法就是:将糯米碾磨成面,用开水烫面,然后揉按;之后捏成块状放入笼屉大火蒸;蒸熟后再放少量白面,撒上食盐或者糖,反复揉按,最后捏成手指块状。这便是“面指”。

当然还少了至关重要的一道程序——炒熟。

黄土炒指自然是用黄土炒,但是这土也必须有讲究,不是什么土都可以,不然从地里随便挖出一块还残留着“人造化肥”的土用来炒指,谁吃?

地道的黄土炒指用的土必须是悬崖边上的白土,这种土常年经受暴晒,无毒无污染,经反复炒熟之后,土香味十足。

将“面指”放入盛土的锅中爆炒七八分钟,一份“黄土炒指”便做成了。

这种炒指土沾着面,面沾着土,很多人不愿吃,但山西武乡人却独爱这一口,而且“黄土炒指”对山西人去外地的“水土不服”病症有奇效。

毕竟“水土不服”那就直接吃家乡土吧!

冷知识二:小说级别的“苏三监狱”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怕你不是京剧迷,也能时常听到这一段“《玉堂春.女起解(苏三起解)》”。

在这折戏当中最广为流传的自然还是开头一句“苏三离了洪洞县”。在“起解”之前,苏三(玉堂春)便是被关押在洪洞县的监狱。

吊诡的是,我以为这只是戏剧,没想到洪洞县还真有座“苏三监狱”!

这座“苏三监狱”原建筑始建于洪武年间,是现存最早的监狱,也是唯一一座明代形制监狱。虽然后经损毁,但好在被官方及时修补。

不过,戏剧当中的苏三与王景隆事情是弘治正德年间的事情,说明原来的“苏三监狱”肯定不叫这个名。后来这部戏出名之后,“苏三监狱”才慢慢改成这个名。

而且怪异的是这座监狱当中还有真实的苏三受刑器具和使用文物。

那这部戏是真实改编?

反正“苏三监狱”真的是冷到我了,还以为一直是杜撰的。

冷知识三:山西人对阎锡山没有那么多的恩怨情仇

提及山西近代史,阎锡山总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物。哪怕直到今天,这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所残存的“遗物”还一直遍布山西各处。

很多人认为山西人恨阎锡山,因为他支持袁世凯称帝,倒行逆施;参与中原争战,搜刮民脂民膏;墙头草,从抗日变成亲日等等行为,与其说是山西旧时独裁者,倒不如说是一个投机倒把的商人。

也有很多人认为山西人应当感恩阎锡山,他创办工业实业,提倡山西“自产自用自足”,在乱世拥有保全自己的资本,到了中期拒绝参与军阀混战,发展民富民财。短短二十余年,山西省一跃成为当时中原地区最富庶之地。再加上山西周边封闭的环境,使之较少避免战乱,俨然“天府之国”。直至今日,阎锡山当时发展的重工业缩影还广泛分散于山西各市。

对于近代山西省而言,和阎锡山之间有太多的恩怨情仇。

对于拥有悠久历史的山西省而言,阎锡山不过是眨眼过客。

而我们以为的山西人对阎锡山有爱有恨,实际上很多山西人则认为阎锡山不过是百年大潮流当中被裹挟的一根稻草。

谈不上恩怨情仇,但总归是有些“亲切”。

冷知识四:山西煤老板其实一半不是本地人

这个冷知识相当扎心了,再一次提及了山西人心中的痛。

没错,外地老板来山西开煤矿挣钱,资源掏空了,自己富裕了,留下一片塌陷区后,煤老板们开着路虎住进了沿海的海景别墅,留给晋区父老乡亲的除了灰蒙蒙的天空,黑黝黝的河水之外,就只剩随时可能发生坍陷的土地。

如果这些煤老板全是山西人,晋区父老乡亲心里可能还会好过点:山西人富一个是一个,总归不会忘记父老乡亲。

然而残酷的现实是:正规的大煤区负责人,或者是幕后老板绝大多数是山西本地人。而小型的煤区负责人多数不是本地人,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温州。

作为中国民间投资最为活跃的群体,温州人在年至年这煤炭业最火的数年里,大举进入山西,以市价买下许多小煤矿。然而,这种市场化受让矿权的方式,在年遇上了政府主导的煤炭资源整合。……这里是煤老板聚集的地方,尤其以温州人居多。在待整合的55座煤矿中约有20座属于温州人。——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报刊》

温州人“嗅金”的鼻子让人羡慕,但口碑就不让人那么羡慕了!

拖垮山西的煤矿,拖垮国人的房地产炒房。唉,都是一把心酸泪!

冷知识五:超然于世外的“晋语”

笔者对方言非常痴迷,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有好几篇都是关于对中国地区方言的解析,也不止一次提到过山西境内特有的晋语。

晋语在众多一级方言当中是一个极为特殊的存在。

中国一级方言普遍分成八大方言:官话、吴语、赣语、湘语、闽语、粤语、客家话以及晋语,其中官话是使用地区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一级方言,其基本采音是根据千年古都洛阳而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因此能够发展成现在的样子。

官话的使用区占据了中国一半的疆土,北方是其核心使用区。官话几乎涵盖了整个北方,除了使用蒙古语的内蒙古外,就只有山西了。

由此可见山西的确很特殊。特殊在数千年之中能够一直不受“官话”的影响,即使“官话”是历朝历代都在推行的“国标语言”。但山西依旧能从四面环绕中傲然独立。

其实成就“晋语”的并不是什么别的因素,正是我们前面提及过的山西整体地理位置趋向封闭。

来仔细看看山西的封闭环境:

山西的区域地图可以看成是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平行四边形;

北部被阴山山脉和恒山山脉阻断,可当北方屏障;

西边有广阔的黄河围绕着整个西部界限,阻断西部联系;

南边一半是黄河界限,更多的还是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护住整个山西南部界限;

至于东部,则是一整条的太行山山脉,山西境内的五台山就是太行山脉北部山峰。

不管是东西还是南北,山西都被天然的屏障隔绝,这样绝佳的地理环境能够相对保障其在历史动荡中不受战火牵连。

可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和平时期,这样的地势让兴建铁路、高速公路以及省级高铁变得更加困难,阻碍了山西的经济发展以及和其他地区的交流。

喜忧参半,这就是矛盾的山西。

不过不管山西富裕亦或者贫穷,山西人勤俭质朴的性格一直都没有变,在中国众多省份当中,山西人可谓是值得交朋友的首选省份。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