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白癜风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21/5948909.html 人吃五谷杂粮,总有自己喜欢的口味。好比咱俩结伴去面馆,都要了一碗面,趁老板没发现,你倒了半瓶醋,我放了半碗辣椒油,于是你吃你的酸汤面,我吃我的红油面,满足各自的舌头和胃,这就叫“各美其美”。 如果你愿意尝尝辣,我可以挑给你一根面,你尝了之后觉得辣,就拒绝我再给你加面,也无妨。正如我尝过你的面却不喜欢,大不了再不试吃,专心埋头干我的饭。我不会因为讨厌酸而禁止你吃醋,你也别为了替老板省辣椒而对我大打出手,尊重彼此,这叫“美人之美”。 大家都是成年人,吃面是为了填自己的肚子,互不干扰即可。即便看不惯,心里说几声“没见过世面的样子,逮住免费就占便宜没够”,也就差不多了。太可不必跳将出来,对面馆内外一通狂吠,喊出“他居然吃辣椒,这么没品味”这样的话,特别是在AA制各自买单的前提下。 更别说你满世界嚷嚷“吃辣椒能引发两万多种疾病”或者“放辣椒是黑暗料理”、“吃辣椒都是下等人”,甚至呼朋唤友“全世界吃醋的人联合起来,打倒吃辣族”,同时脖子上青筋暴起、眼睛瞪得像铜铃,口水丰盈有若起夜的膀胱。 吃饭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舌头和肠胃,并为自己的身体提供能量,让自己活下去。如果吃撑了不消化,或者引发肠胃炎,也是自己去找医生。如果吃饱后精神百倍、体力充沛,那也完全是自己的事情。这么说,花自己的钱,吃自己的饭,与两姓旁人没有任何关系。 这么肤浅的道理,原本是人人应知的常识,本来也不值得用五百字的废话来解释。但为什么同样的事情放在看戏这种精神享受上,就有人装糊涂呢? 每个戏迷可能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演员,甚至当年就是因为听了某演员的一段唱,自此走入戏曲大观园,成为某剧种爱好者、某行当票友、某流派的拥趸、某演员的粉丝。这是好事,戏迷越多、戏曲越有光明前景。 喜欢演员,或者是因为唱腔动听,或者是因为表演细腻,或者是因为人品高尚,但不管什么原因,最好的结果是挚爱自己的“爱豆”甚至爱屋及乌。但千万可别“恨乌及鸟”,别在“把爱豆捧上天”的同时把别人都“踩下地”甚至踏上一万只脚。 爱听就多听几遍,钱够多还可以包场。愿意给偶像掏心掏肺,是粉丝自己的事情,只要偶像不嫌弃且愿意接受,掏了也就掏了。 但为了捧张三而满世界骂李四,甚至不惜丑化李四,不仅显得张三粉丝素质低,也容易给张三李四之间造成矛盾——终究张三李四在一个圈子混,难免抬头不见低头见,见了面“你好我好哈哈哈”,挑事的粉丝反而成了里外不是人,何苦来哉? 最经常出现的情况其实是在同一流派的不同演员之间,京剧也罢、秦腔也罢、豫剧也罢,这种现象从创派祖师爷开始收徒弟时就出现。尤其是近二十年里,地方戏的二代弟子逐渐功成名就,或者京剧三代弟子也都颇有建树,褒贬就尤为明显。我常听京剧戏迷说“京剧某派最不团结,你号称嫡传、我号称正宗、他号称标准”,红的也罢、不红的也罢,总会跳出几个戏迷把其他戏迷的偶像说得一文不值,而把自己的偶像捧做“正道的光”。 实际上即便是不同流派,褒贬也是早已有之,翻一翻旧报纸,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人专门写文章诋毁当红演员,也有人专门追访某位演员。从一些回忆录里也能发现,这两个“专门”,要么是张三花钱请人诋毁李四,要么是张三花钱请人追访自己,给戏曲史上留下了多少笑话。 同流派不同演员的粉丝互相诋毁对方偶像,旁人只听坏话,还以为传人们都不学无术,这流派没有希望。往大里说,戏曲演员粉丝互相开骂,旁人看了“哎呦喂这行业坏人扎堆”、“洪洞县里无好人”……戏曲还指望谁来振兴。 当下的戏曲现状,正应当是所有演职人员齐心协力,所有观众共同加油,一起为振兴戏曲尽一份绵薄之力的时候,而不是拆台甚至砸台。真把舞台砸出来一个大窟窿,天大的艺术家站到台上都会掉下去,戏就没法演了。 所以,好好吃你那碗酸汤面,哪怕面太酸,自己倒的醋,自己含泪吃完。别盯着别人的红油面,还总想找机会给别人碗里下毒。否则即使食客宽宏大量,面馆老板在你大放厥词的时候就提着棍子在旁边站着呢,因为你败坏的可不是其他食客的胃口,而是老板的生意。 真把面馆的生意彻底搅黄了,不仅会让众多食客再也没有口福,也会让自己连碗面都吃不上了。 作者:李想 编辑审核:妍薇 终审:王梅 往期精彩…▲秦腔红娘陈爱美有这样一个家 ▲重阳节,我们来看望“戏曲宝贝”了! ▲戏曲评论应尊重戏曲美学,不能完全“文学化”! ▲《陕西省秦腔艺术传承发展条例(草案修改稿)》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中国戏曲不能在翻译中自我迷失 ▲“戏曲也较真儿”之秦腔《哭墓》中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了…… (打开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