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 http://m.39.net/pf/a_4573539.html ●全球健康● 01 芬兰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恐难检出 中国新闻网 2月19日 位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维他实验室表示,这个被称为Fin-H的变种,与在英国和南非发现的变异病毒部分相似,同时又是两者混合的“独特”变种。该实验室研究员表示他们前一周在一名患者身上发现了这个变种,目前尚不清楚该变异病毒的传染性以及对疫苗的可能抗性。由于芬兰境内的感染率相对较低,变异病毒不太可能是在芬兰演化出现。赫尔辛基大学生物科技研究所研究主任奥维能表示,“新发现的变异病毒和预期不一样,和任何其他已知的变种在基因表现上也并不相似。”更多该病毒特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02 孕妇或会向胎儿传递新冠抗体 Medicalxpress 2月22日 美国妇产科杂志《AmericanJournal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发表的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和纽约长老会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表明,怀孕妇女在感染冠状病毒后产生保护性抗体,通常会向胎儿传递某些自然免疫力。这些发现也支持了为准妈妈接种疫苗也可能为其新生儿带来好处的想法。 该研究的作者YaweiJennyYang博士及其团队分析了年3月至5月间纽约长老会和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分娩的88名妇女的血液样本。所有这些妇女的血液中都含有新冠抗体,尽管这些妇女中有58%没有症状。此外,虽然在有症状和无症状的女性中都检测到抗体,但研究人员观察到有症状女性的抗体浓度明显更高。此外,这些妇女所生的绝大多数婴儿(78%)的脐带血中都有可检测到的抗体。有症状母亲的新生儿也比没症状的母亲具有更高的抗体水平。所有婴儿在出生时均为新冠阴性,没有证据表明婴儿直接感染了该病毒,这进一步表明抗体或可穿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这些抗体可能具有何种保护作用,以及这种保护作用可以持续多长时间。该研究目前正在招募接受疫苗的孕妇,以及接受母乳喂养的疫苗接种母亲志愿者,以评估接种疫苗后这些人群中的抗体反应。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制定孕产妇的疫苗接种策略。 03 血液检测可鉴定新冠重症患者 生物谷 3月2日 根据耶鲁大学的新研究,对于新冠肺炎患者而言,一项新的检测手段可以帮助他们摆脱重症风险。该研究发现,与白细胞激活和肥胖相关的一系列生物标志物或生物信号可以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严重预后。该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医学副教授HyungChun博士表示,这些标记物含量高的患者具有更高的重症风险,死亡率也相应更高。 研究人员研究了名患者的血液样本,这些患者均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新冠肺炎。所有血液样本都是在患者入院的第一天收集的。研究人员还分析医院系统内另外3,多名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数据。他们发现,在后来成为重症患者的人中,与中性粒细胞(一种白细胞)相关的五种蛋白质(抵抗素,脂蛋白-2,HGF,IL-8和G-CSF)会升高。这些蛋白质中有部分与肥胖有关,但与新冠肺炎或其他病毒性疾病无关。值得注意的是,在重症症状出现之前,中性粒细胞生物标志物明显升高。而对于从未转成重症的患者,这些生物标志物始终处于较低水平。 研究人员表示,对这些指标的早期了解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治疗水平。 04 科学家警告:巴西变种毒株或可逃逸人体免疫系统 路透社 3月2日 科学家们表示,在巴西出现的高传染性新冠变种P.1,目前已在至少20个国家被发现,该变异株可以引起新冠肺炎患者二次感染。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病毒专家努诺·法里亚(NunoFaria)表示,在巴西北部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的名新冠康复者中,“大约有25至61人容易再次感染P.1”,科学家们估计,P.1的传播性是病毒最初形式的1.4到2.2倍。法里亚说,12月6日确认了第一例感染。“然后我们研究了P.1超越其他谱系的传播速度,我们发现感染P.1的人群比例在大约8周内从零增长到87%。” 科学家们都在防范新冠病毒的变种,因为变种病毒可能更易传播或更难用现有的疫苗抵御。但法里亚也表示,现在确认该变种能否逃避先前感染而建立的免疫力,疫苗对该病毒的抵御是否会有所下降还为时过早。“目前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现有疫苗不能对抗P.1。” ▲在巴西北部亚马孙州首府马瑙斯的名新冠康复者中,大约有25至61人容易再次感染P.1。图源:路透社 ●药物研发● 01 俄罗斯注册第三款新冠疫苗“KoviVak” 新华社 2月20日 俄罗斯注册了该国第三款新冠疫苗“KoviVak”。这款疫苗由俄联邦丘马科夫生物制剂研发科学中心研制,首批12万剂将于3月中旬投入俄罗斯市场,供民众接种。与此同时,该款疫苗亦有计划拓展国际市场。此前俄已经批准两款新冠疫苗,“卫星V”疫苗已生产超过1,万剂,“EpiVacCorona”疫苗已生产约8万剂,近期将开始“KoviVak”疫苗的工业生产。 该疫苗属于灭活疫苗,分两次接种,间隔14天,可在2-8℃的标准冷链条件下运输和存储。该款疫苗目前的建议接种对象的年龄段为18-60周岁。接种志愿者或于二期临床试验阶段结束后扩展至60周岁以上组别。据丘马科夫研发中心主任、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伊什穆哈梅托夫介绍,由于“KoviVak”疫苗是由完整的病毒组成,而非基因组片段,其将有效预防新冠病毒突变株。该款疫苗于年10月开始进行临床试验,截至正式注册之日尚未有不良反应报告。目前,该款疫苗二期临床试验阶段即将结束,接下来将对3,名志愿者进行进一步的试验。 02 葛兰素史克联合赛诺菲改良的新冠疫苗已开始IIb期试验 BioSpace 2月22日 葛兰素史克和疫苗巨头赛诺菲承诺的重组蛋白新冠疫苗正在开展IIb期试验,希望新抗原剂量能够提高其I/II期试验中50岁及以上人群的免疫反应。该试验目标招募名成年人,其中一半年龄在59岁以上,并在美国、洪都拉斯和巴拿马三个地点进行新的试验。患者将接受两次注射,间隔21天,使用三种抗原剂量中的一种以及固定的佐剂剂量。如果新配方被证明有效,那么剂量数据将有助于为计划在春季进行的III期试验提供信息,这将使该疫苗有望进入第三季度监管申报,并有可能于第四季度获批。赛诺菲还在开发应对变种病毒的新冠疫苗,这将为疫苗计划的未来阶段提供帮助。但两家企业同时也表示,即使疫苗研发成功,新的重组蛋白疫苗至少要到年底才能上市。 03 我国新冠重组蛋白疫苗在巴基斯坦进入III期临床试验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月22日 巴基斯坦药品监督管理局目前已批准中国第三款新冠疫苗“ZF”进入III期临床试验,为疫苗紧急使用授权做准备。“ZF”是中国国内首个重组蛋白新冠疫苗,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此前巴基斯坦已经授权使用来自中国国药集团和康希诺公司的新冠疫苗,分别为灭活疫苗和腺病毒载体疫苗。巴基斯坦拉合尔健康科学大学发言人谢诺尔·阿扎尔谈及该疫苗时表示:“以其在对抗新冠变种病毒的可靠性和性能而言,这款疫苗似乎在触发免疫反应方面非常有效。”据悉,“ZF”疫苗III期临床试验包括安慰剂组和疫苗组,巴基斯坦国内获准参与者大约将有1万名,其中30%为老人。据悉,乌兹别克斯坦是该款疫苗首个海外临床试验点,目前已有7名志愿者参与试验。 04 牛津疫苗:两剂间隔3个月接种比间隔6周更有效 柳叶刀 2月25日 一项牛津新冠疫苗III期随机对照试验的事后探索性分析表明,两剂间隔3个月比间隔6周获得的保护效力更高,两剂间隔3个月受试人群中第一剂疫苗的保护效力为76%。纳入了17,名受试者的探索性分析发现,接种第一、二剂标准剂量疫苗间隔时间越长,疫苗的保护效力越高——间隔3个月的效力为81%,而间隔6周的效力为55%。此外,接种单剂疫苗后前3个月保护效力很高,接种后22天效力即可达到76%。 该研究还最新评估了接种两剂标准剂量疫苗后,预防症状性疾病的总体疫苗保护效力,证实了疫苗的有效性。从接种第一剂后22天起,新冠疫苗组未出现住院或死亡病例,而对照组则出现了15例。研究人员表示,本研究为目前英国延长接种间隔的政策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并且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新政策建议。 05 中国新增2款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 澎湃新闻 2月25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