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有“华夏第一都”之称,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 临汾市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 临汾市是山西省域副中心城市,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临汾市人文荟萃,这里诞生了蔺相如,大汉帝国双壁之一的霍去病等历史名人,为这座城市代言。 临汾市在过去的一年,激进狂奔之势尽显,居民幸福感满满。 年,临汾市GDP达到了.9亿元,比年增长了5.2%。 临汾市GDP稳居山西省第六名,从经济增速角度来说,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排名第三的吕梁市和临汾市GDP差距并不算大,只有区区不到亿元差距。 随着临汾市一路狂奔,压力传导到了吕梁市,晋城市,运城市。 临汾市发展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人均GDP不断刷新记录。 年,临汾市的人均GDP达到了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为美元。 临汾市是一座以工业立足的城市,年的第二产业增加值达到了.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5.8%。 临汾市不断加快转型升级,经济新动能增长较快。 年的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0.7%,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9.5%。 年,临汾市基建全面铺开,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个,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9.9%。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好,临汾市聚集了较多的人口,临汾市算的上是山西省的人口大市。 截止年末,临汾市常住人口达到了.66万人。 临汾市的城镇化率水平越来越高,城镇常住人口达到了.9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4.78%。 临汾市作为山西省的经济强市,这座城市的消费水平自然不会低,甚至有点高。 年,临汾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1亿元,差不多是其三分之一GDP左右。 临汾市的乡村消费水平也很高。 年,临汾市的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亿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亿元。 临汾市的居民收入水平虽然比不上沿海发达城市,但是在山西省内部也算得上是前列水平。 年,临汾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元,比上年增长6.5%。 临汾市共同富裕建设扎实有力,城乡收入倍差相较于其他城市少很多。 年,临汾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年,临汾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元。 如果按照标准的一家三口,两个劳动者来推测临汾市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情况。 年临汾市城镇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或许可以达到7.8万元左右。 年临汾市农村居民家庭年可支配收入或许可以达到3.2万元左右。 临汾市在山西省算得上是一座民富之城,这座城市的存款数额也相当之多。 截止年末,临汾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了.8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增长16.0%。 临汾市也是一座支出远高于收入的城市,在民生保障建设上花费了大量的资金。 年,临汾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了.6亿元,比年增长了25.5%。 年,临汾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高达.5亿元,比年增长了21.8%。 现在的临汾市到处是高楼大厦,房地产成了临汾市的支柱产业。 年,临汾市房地产开发投资高达.5亿元,其中,住宅投资98.2亿元。 临汾市房价相较于周边城市也不高,只有0.75万每平左右,这或许也是临汾市能够赶超发展的一个底气。 临汾市区位,机遇,未来目标。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市、晋城市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延安市、渭南市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市、吕梁市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 临汾市正在迎来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机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深入实施,为临汾市的发展注入了澎湃的发展动能。 临汾市优越的区位有利促成了联动四方,左右逢源的发展格局。 临汾市往东一看是省域副中心城市长治市,往西一瞧是西安都市圈,临汾市可以借势借力周边城市的高速发展享受一波波的发展红利。 现在的临汾市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城市,而是被山西省高看一看,厚爱三分,成了省域副中心城市。 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为临汾市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提升城市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大的政策能级支撑,有利于临汾市进一步赶超发展,争先进位。 临汾市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带来了发展的新优势,发展的新优势冲重塑了临汾市的城市定位。 临汾市的城市定位是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城市,黄河中游绿色崛起转型样板城市,华夏文明根祖魅力之都。 临汾市的未来发展目标是加快建成并且完善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职能,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临汾市面临的困局和挑战。 临汾市GDP总量还不够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相对落后,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距离省域副中心城市该有的综合实力还相差甚远。 临汾市产业结构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艰巨,产品附加值不高。 临汾市城镇化水平偏低,城乡发展不均匀问题依然存在。 临汾市营商环境亟待优化,生态环保、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和弱项。 临汾市中心城区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偏弱,各县市区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存在。 临汾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偏少。 临汾市GDP不算太高,但是下辖的县市区数量却有17个之多。 #临汾市#下辖#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汾西县#。 尧都区构成了临汾市中心城区的发展格局。 临汾市常住人口不少,可惜的是,中心城区常住人口偏少。 在各县市区常住人口之中,排名第一的是尧都区,达到了94万人。 洪洞县常住人口达到了62万人,排名第二。襄汾县排名第三,常住人口达到了42万人。 霍州市,翼城县,侯马市,曲沃县,乡宁县常住人口也不少,分别达到了27万人,25万人,25万人,21万人,20万人。 汾西县,浮山县,蒲县,隰县常住人口相对较少,分别只有,10万人,9万人,9万人,9万人。 吉县,古县,安泽县,大宁县,永和县都是人口小县,分别只有8万人,7万人,7万人,5万人和4万人。 临汾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为94万人左右,仅占全市比重的24%左右。 临汾市中心城区GDP总量偏少,占全市比重不高。 以年的县市区GDP来看,排名第一的是尧都区,达到了亿元。 乡宁县排名第二,达到了亿元。洪洞县GDP达到了亿元,排名第三。 曲沃县排名第四,GDP达到了亿元。襄汾县排名第五,GDP达到了亿元。 蒲县,侯马市,安泽县,霍州市GDP也不少,分别达到了亿元,亿元,亿元和亿元。 翼城县排名第十,GDP达到了亿元。 古县,浮山县,吉县,汾西县,隰县,永和县GDP相对较少,分别只有73亿元,55亿元,34亿元,29亿元,26亿元,24亿元。 大宁县GDP稳居第17名,仅有14亿元。 临汾市县市区发展极不平衡,GDP最高的尧都区是GDP最少的大宁县的30倍之多。 临汾市中心城区GDP仅有亿元,仅占全市比重的19%左右。 临汾市中心城区经济占比偏少,意味着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职能无法有效发挥。 临汾市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推动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落户中心城区,加快中心城区的崛起。 临汾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急需破局。 从市辖区数量来看,临汾市是一个标准的单区市。 单区市决定了临汾市的中心城区发展空间首限,首位度不高。 省域副中心城市定位就是需要临汾市承当省会二传手的作用,在省会穿透不到的地方担重责,挑大梁,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对内来说,临汾市县域经济林立,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区来统筹联动发展。 很多关心和支持临汾市发展的有识之士提出行政区划调整的设想,那就是襄汾县,洪洞县设区。 首先,襄汾县,洪洞县算得上是临汾市的经济强县和人口大县。 襄汾县,洪洞县如果设区,则可以让临汾市中心城区常住人口突破逼近万人,经济总量逼近亿元。 届时,临汾市的中等城市发展格局瞬间打开,有利于拓宽中心城区的发展空间,提升首位度和辐射带动能力。 襄汾县,洪洞县的设区可有利于临汾市更好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助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其次,襄汾县,洪洞县区位优势明显。 洪洞县位于临汾市的东北区域,洪洞县设区可以为未来的中心城区和东北城市群联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襄汾县紧邻运城市,是临汾市,运城市产业共建的桥头堡,也是临汾市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的核心圈层。 襄汾县,洪洞县如果设区,可以助力当地县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提升土地价值和城镇化率水平。 小结 临汾市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努力把自身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其势已成。 未来的临汾市处于山西省复兴的大势,将与省会太原市共同承担起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临汾市必定能一飞冲天,成为跑的最快的那匹黑马。 祝福高质量发展的临汾市,祝临汾市区域中心城市梦早日实现。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