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牛套村的这个“年下” 文/马学民 “年下”是鲁西南及中原地区农历新年的“俗称”,多指旧历年底和新年初的一段时间。老牛套村位于山东河南交界处,属于黄河流经山东的第一村,是一个平凡不能再平凡的滩区小村。 老牛套村原名牛庄,明洪武3年(公元年),牛姓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迁到大名府正阳县西北35里建村,分家时兄弟两人各得一“牛套”,兄住北,弟住南,称“南北牛庄”,相距十一、二里地光景。后黄河发大水,两村庄被冲毁,兄弟各抱牛套逃生,几经辗转又搬到一块居住,于是后人称为“老牛套村”。 村里有位91岁的老寿星牛张氏,四世同堂,三个儿子、两个女儿,眼不花,身体还算硬朗,就是有点耳背,每每街上闲聊总会唠叨起“老鹳窝”、“大槐树”事来,常说“先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多年过去了,全村世代仍保持着“三晋”遗风。 每逢春节,贴门神,挂家谱轴子,坟上请祖不必说;一街筒子人上香祭拜祖先不必说,一个村子里的人相互走动给长者拜年也不必说,单是每年大年初一,十几个孙子、曾孙辈一溜地给老人磕头,她逐一发糖块,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高兴;等到大年初二,年近70的女儿带着外甥、甥孙来走亲戚更是让她激动不已,这家里大大小小算起来共计40多口人了。 今年除夕晚上,一家人围在桌旁吃饺子,牛张氏没看见大学毕业在汉京上班的孙子回来,心里急得慌,“牛牛,咋啦?每年都来。”“没事娘,这几天牛牛值班,过几天就回来看你。”儿子回答道。牛牛叫牛亮,是牛张氏的长孙,今年29岁了,汉京大学毕医院工作。前几年,娶了一个杭州姑娘,生个“小牛牛”才三岁。小伙子很懂事,每年春节不管再忙都要回山东老家看望奶奶。医院停止一切休假,让他抽不开身。 由于没看到宝贝孙子,牛张氏的这个除夕饭吃的有点不高兴,原来能喝上一大碗饺子的她,今天就吃了两三个完事。牛张氏拉个马扎就转向堂屋看电视去了。正看年春节联欢晚会间,大儿媳拿个手机从厨房跑来,一边说“娘,你牛牛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