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问诊百姓放心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020/5778506.html 一本微微泛黄的白皮书上记录着洪洞通背拳的历史渊源,(年)74岁的樊汉武用手指着书卷上的记载叹息着说道:“五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仍没有将通背拳祖师郭永福的身世攻破...”樊汉武出生武术之乡,自幼耳濡目染,生萌习武的念想。20岁时,樊汉武拜洪洞通背拳第七代传人许方庆为师。当师傅谈起通背拳的历史时,樊汉武了解原来通背拳祖师郭永福身世竟有多种传说。有人说祖师郭永福河南温县郭家庄人、也有人说郭永福是一个“神人”? 樊汉武说道:“近几年,又曾听河南体委一名工作人员说起郭永福是河南陈家沟人。”那么究竟郭永福来自哪里?樊汉武说起在习武的五十年中,他对祖师郭永福的传说,进行了一一走访。郭永福来自河南温县之说不攻自破传在清代乾隆年间,山西平阳府(现临汾市)苗屯吉书升家收留了一位武功高超、为人忠厚的好汉,其人自称姓郭永福,是河南温县人。因为在家乡见义勇为失手打死恶霸而被官府追杀,进而来到临汾。吉书升喜欢武艺,便把郭永福暂时安排在家里同时传授武艺给苗屯村的村民学习。 数年后,郭永福出游到洪洞县苏堡镇,看到村民所练习的拳法华而不实,出于本性,要求比武技。谁知对方数人还没看清如何交手,瞬间便莫名其妙跌出丈外。这等功夫村民没有见过。村民回到当地府衙请出教拳师傅,谁料拳师一搭手,同样败北。很快就惊动了府中高官。苏堡镇正居住着一名回乡探亲的吏部官员,村民称之为“天官”。天官询问郭永福打人的原因? 郭永福称自己是借力打力。天官见其拳法神妙,从此郭永福便设教于天官府,开始系统地传授武功。天官回朝后,奏明乾隆皇帝,乾隆皇帝御赐“神拳”之号。这样的传说家喻户晓,然而却经不起三推六问。 笔者反复查阅收集的各种资料,发现大师所说“天官”“杀人”“逃犯”之说起源于“造反有理”的年代,在那个年代,洪洞组织专人撰写了《曹顺起义》(这是发生在清道光年间赵城耿峪的真人真事)。“天官”的称谓是宋代对朝廷官员的称呼,到了清代没有这一说法。查阅洪洞苏堡刘秉恬的年谱,“郭永福”到朝廷拜见乾隆时间也不符。在道光年间(公元年)传人吉书升为通背拳写序,只提到郭大师,民国二十六年,一代大师樊一魁在《忠义拳》(8册)一书中写道“大师保镖来洪”。而洪洞西姚头村手绘拳谱中明确写道:“郭大师为大槐树下移民,山东临淄人”。 当年,樊汉武大师说道:“既然失手致人死命,亡命天涯。又为什么昭告世人而广为宣传。假如隐姓埋名,郭永福自然是其化名,为什么将杀人的事情公布于众?在乾隆年间,杀人越货,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无生存的理由。难道从河南到山西,便可万事大吉吗?”而号称的“神拳”,又神在何处呢!如此辉煌的战绩又为何没有载入史册?郭永福原是陈允孚来自陈家沟在樊汉武探访祖师郭永福的过程中,也有人传言,在陈氏世系表中,陈氏是第十四有陈允本、陈允恒、陈允孚、陈长兴。而陈允孚是陈氏十三世陈永福名下,便称之为郭永福?如果陈允孚因命案逃避到祖籍山西,更名为郭永福(或许是母姓郭氏),那么郭永福所传授的陈家沟武术就顺理成章了。 此时,樊汉武便发问说起:“为了一探河南陈家沟是否有郭永福这个人时或者谈起通背拳。陈家沟并没有人学习或知晓通背拳的事由。所以传言郭永福其实是陈允孚的传言也不可信。” 假如郭永福另有其人,假如陈氏家传拳是真正意义上的通背拳。那么陈拳属于家传,外姓人郭永福怎能系统学到陈家沟时代家传的功夫。 洪洞流传的咸丰年间手抄本《通背拳》(菊轩主人,通背第四代拳师,就称先师为郭有福。有,永,音相近,故通背拳传人中,“郭有福”、“郭永福”同音相传至今,传言中也就出现了郭永福有可能是陈氏十四世陈允孚。 尽管郭永福有身世之谜,洪洞县刘家传播的通背拳却是事实。洪洞刘家是在明初从河南迁回,刘家鼎盛明代、清代、民国,刘氏家谱记载,刘家先祖最早是行武出身,只是到了七世祖刘应时之后才步入文官仕途。但是这也没有挡住刘家后人习武之路,洪洞县志记载刘家八世祖在明代末期刘承彩考取了武举人。这一事实比郭永福传拳早多年。洪洞西姚头村姚希壁勇闯山东考场,考取武举人,擢升准将军,这也是事实。他学的什么拳?练的啥功夫?无从考证,但西姚头村人说“世世代代习练的是通背拳”。按照“天官”一说的时间推算,那时郭永福还没有到洪洞。也就是说,在郭永福未来之前,槐乡汾河两岸已经习武成风。 虽然没有找到郭永福,但洪洞传承通背拳却是事实。势母拳及子拳套路、器械、对练,同时传留了《拳经总论》、功法、拳谱等。洪洞通背拳自有郭永福传世一说,至今已多年,灵石、霍州、临汾、侯马、河津、运城、及全国各地均有演练着。不论郭永福是否存在,他是洪洞通背拳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是洪洞通背拳真正的传承者。 来源:平阳文化(王隰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