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1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治白癜风哪家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吕梁延脉,姑射山下,黄土厚积,丘岭似龙,龙颈龙头处座落着一个美丽的小山村——伏珠。

伏珠这个美丽的村名,在全国六十九万余个村落中没有重名,实属难得。村名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是伏珠村自古煤炭资源丰厚,因民间有“福在地下伏,出土变明珠”的民谣,故名;另一种说法是有一个僧人,逃难经过这个地方,他身上带着一颗宝珠,见这里风水灵异,适合修行,于是把宝珠安放在寺庙下面,村名由此而来。总之,伏珠村历史悠久,村南南洼里出土有史前化石,陈列在赵城侯村女娲庙内。另据有关史料和碑刻记载,隋唐时,张氏族人取“肚里乾坤”之意,比喻当地地下资源丰富,在村东始建了弥勒寺,寺院大殿内古代的壁画,金代的石经幢等,尤其是寺门下的草书碑刻,字形飘逸优美,以草书刻碑的情形在全国也很少见。

伏珠村地理位置优越,吕梁山脉向东延伸出一条条丘陵,舞阳河从陈村峡与效古峡冲出,分别从一座巨龙似的丘垣前后流过,两河在龙头处汇成一支,注入汾河。在龙脉接近龙头外,形成一弯向阳的怀抱,怀抱里就是依山而建的伏珠村。山洪带来的泥土及腐殖质,在村前村后形成平坦的冲积滩地,在农耕时期,这些滩地都是上等的丰产好地。汉朝时,大将樊仁奉命来罗云山剿匪,战场就设在伏珠的底下滩里。

伏珠煤炭资源丰富,许多沟沟卯卯里都打出过煤窑,煤层厚,煤质好,易采挖,村里的每一个大的沟凹里几乎都有废弃的煤矿坑洞。现在霍矿迴坡底矿就位于伏珠与迴坡底交界处。舞阳河里卵石翻滚,是烧石灰的上等原料,寿高九十余岁的老支书金命任职时提出过一个口号:上种粮,下挖炭,河里石头能卖钱。

丘陵上梯田丛丛,泉水淙淙,几乎每条沟壑中都蕴藏着泉眼,其中筹建于清朝的南井尤为洪赵名泉,此泉约四平米,水位深约二尺,泉水甘甜,熬米汤清香醇厚,几乎不留水垢,是天然的矿泉水。

伏珠村村中有庙,村东有寺。庙周围有好几处深宅大院,门洞巍巍,阁楼高耸,记载着村中早年的繁荣。弥勒寺每年农历四月初与九月初都要举行大型庙会,汾西、蒲县等外县人也纷纷前来赶会,各种文艺团队纷纷前来助兴,全县名优小吃齐聚路旁,赶会人摩肩接踵,煞似热闹。由于影响深远,此庙会被评为临汾市第三批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伏珠张姓人迁徙的很多,堤村好义村张姓相传与伏珠张姓是一支脉。旧时伏珠人去赵城,在好义过临时搭建的汾河桥时,好义人是不收费的。台湾中华统一促进党总裁、韬略集团创始人张安乐因祖坟墓碑记载从伏珠村迁来,曾到伏珠村寻根。

伏珠人性子急,豪爽大度,勇猛无畏,团结顾局,具有典型赵城人的性格,这大概与伏珠古时属赵城县有关。

伏珠的威风锣鼓人不多,但声音格外宏亮;三眼四眼火药铳一点,声音震天。伏珠人爱舞枪弄棒,农闲季节在南厅里学三进步、贴八按。伏珠人会唱戏,自己编排的小戏剧常常到县城演出并获奖。伏珠在刘家垣十几个行政村中大小属中等,但篮球队在全镇经常争冠夺亚。文革时,伏珠两派斗争,双方打死了三个人,结下仇恨,改革开放后,两家的孙辈又冰释前嫌,结为秦晋之好。

伏珠人爱闲聊,村中垫儿上(谐音)是村中讥讽时弊的好“战场”,对村中人、村中事,人们或褒或卷(骂),无形中起着道德法庭的作用。村中一常爱在此排哒的老人去世,有人编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吃窝窝,穿木棯,泊池院养大七儿郎”;下联是“敲梆梆,咥乱弹,伏珠文化一景观”,很有意思。

伏珠人团结讲义气,弥勒寺正门左首开专殿供奉着关老爷。村中人如果在外受了欺负,青壮年不管与自己有无关系,立即冲到前面帮忙伸张正义。村中修寺树碑建校,男女老少齐上阵,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村中如果谁家殁了人,全村人不管曾经有无礼往,都前去帮忙。在商品经济冲击下,许多地方出殡早已用上了现代化工具,只有伏珠人还固守着传统,采取人工扛抬的方式。人太多挨不上抬,村人在棺材上系两根粗绳,像拔河一样往山坡上拉。送完殡,回到主家里吃碗哨子面、蒸饭,各自回家。伏珠人从没因怕没人抬棺送殡发过愁。

伏珠人好斗狠勇,好胜心强,他们并不心甘情愿做“捥呀拉呀”的煤黑子,青年人为改变贫困面貌,下窑钻井,四墙夹一具肉,冒着生命危险苦干几年,赚一笔钱盖房子、娶媳妇儿,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如果不幸葬身煤窑也愿赌服输,擦干眼泪继续与命运抗争。

伏珠人十分重视教育,这在周围村里是首屈一指的。试想一下,像伏珠人一样敢贷高利贷送子女上私立学校的又有几家?真正砸锅卖铁供孩子读书也许只有伏珠人做得到。

高考制度恢复后,伏珠人每年考上大学的人从不缺少。有已是三个孩子父亲抱着试试态度考上财经学院的,有兄妹二人同时考上大学的,根胜与乃头兄妹二人同时考上太原理工大学与长治医学院,这件喜事在当舞阳河流域传为美谈。伏珠学校的老师们成批考走,师资短缺,我叔父张鸿禄当时已三十多岁,在生产队劳动了十几年,又被聘用为代课老师。最近这些年,村里考上大学的人数经常突破两位数,年崔航箐考取北京大学,年、年洪洞县的理科状元都出自伏珠,凑巧的是这两人还是亲姐妹。

伏珠人做事痛快,不畏首畏尾。改革开放后,依托当地煤炭资源,开煤窑、办焦厂、搞运输,人人争先恐后,家家图谋发财致富。尤其是搞运输,当时不足四百户的一个小村子,竟有大车二百多辆,出现兄弟车队,姐妹车队等。过年时,赵克路边的家户门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一辆辆大车,那阵势蔚为壮观!

近年来,像中国许多农村一样伏珠村在外打工的人越来越多,村中显得十分安静。弥勒寺的钟声时而响起,南坡上的青叶树还在风中屹立,伏珠桥依然把村南村北连为一体。外出的游子何时才能归来,重振雄风?

衷心祝愿伏珠村的明天会更美好!

.3.15

张三平,年8月生人。中学高级语文老师。山西省洪洞县刘家垣镇伏珠村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临汾地区作家协会会员,三晋文化研究会洪洞《同根报》执行主编,《洪洞大酒店》主编。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