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3/2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临汾洪洞方言之“原子笔”

文/刘志杰(山西临汾)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背上妈妈手工拼合缝制的布书包,开启了南学苦读的序幕。从此就与笔为伴,形影相随。细数一下使用过的各种笔,先是石笔、铅笔,后来用上了水笔和圆珠笔。爷爷给了我两毛钱,“去,到供销社里买根原子笔去。”我欣喜若狂,一溜烟地飞奔街面上的供销社文具门市部。回来后,我手执崭新的圆珠笔,郑重其事地纠正爷爷的说法:“爷爷爷爷,那纸盒上标的是圆珠笔,不是原子笔。”“你娃娃家懂个啥,圆珠笔就是原子笔,我们都叫原子笔。”从那以后,就产生了一个概念:这种使用方便,用完换个芯可再次使用的笔,官名叫“圆珠笔”,土话就叫“原子笔”,这个概念一直根深蒂固了好多年,直到后来看到一篇文章。前几天无意间从旧书本中翻出三十多年前从报纸上剪下的一个豆腐块,正好是关于圆珠笔的这篇文章。过去有喜欢剪报纸的习惯,凡是自己喜欢的文章之类,如获至宝,将报纸缕成一个又一个空洞洞,然后废弃扔掉。而这个被旧书页夹裹的豆腐块是郭华荣撰写的《圆珠笔为啥又叫“原子笔”》,哪一年的什么报纸已经无从知晓了,原文如下:圆珠笔出现在本世纪(注:其实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据说匈牙利的一位印刷工人,他找了一截细铜管,在铜管顶部镶了个小钢珠,把油墨装进管里,由于小钢珠的滚动而把油墨带出来。后来,英国一家飞机制造厂把这位印刷工人自制的这种笔外形上改进后造出第一批滚珠笔。一九四六年,有个叫雷诺的美国商人,改用稠质油墨制造了一批滚珠笔。他利用美国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的新奇感,大做广告宣传,说什么这种笔是原子时代的笔,于是,有些人把这种笔称为“原子笔”。这种笔传来我们中国,大概是先传到上海的,由于上海人说话,原子和圆珠发音很相近,笔尖是个可滚动的小圆珠,所以人们就称原子笔为圆珠笔了。哦!原来“原子笔”也是正式的叫法,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土话。圆珠笔分好多种,常用的是蓝色的,也有红色和黑色的。有带盖的,有带弹簧按一下笔头就缩回去的,那时候还买过两用的、三用的圆珠笔,一根笔管内装红蓝两根笔芯或红蓝黑三根笔芯,在笔杆上端各有各的“开关”,向上推一下不同的“开关”,就你方唱罢我登台,在格格白纸上上演着红与蓝的角色转换,将知识与智慧在小小钢球的滚动下徐徐划过,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驶过的一叶扁舟。笔者自幼喜欢写字,上初中时就偷偷买过黄若舟的《汉字快写法》、邓散木的《钢笔字写法》,后来上了高中又买了庞中华的《谈谈学写钢笔字》等等,后来国家将钢笔书法统称为硬笔书法,当然包括圆珠笔书法在内。但是圆珠笔写字与钢笔无论手感、提按还是驾驭程度都是有区别的,圆珠笔的主要特点是滑、没有粗细变化,不习惯者难以拿捏。但使用习惯了也能写出圆珠笔的独有韵味,同样能写出毛笔小楷字的风味来,同样能表现了充满书香的书卷气。下面,就以李鸿雁老师的《我爱我们的方言》为题材,摘录书写以略表原子笔的书写效果,在此献丑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