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在往期的清丰县与洪洞县迁民。一文里已经详细的告诉大家清丰县与洪洞县这悠久的历史,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记得老一辈人们曾经说过“问我始祖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总有些人说我们身上遗留下来的一些生活习惯,和身体上的一些生理特征表明着我们是洪洞县移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聊聊这些生活习惯和生理特征的由来。 对于洪洞县的了解,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老鸹窝,大槐树,移民”可殊不知我们经常所说的小拇脚指甲两瓣、解手、背手走路,这些都来源于洪洞县移民期间的一些生活习惯。 从明朝洪武初年至永乐十五年,明政府推行移民垦荒振兴农业的政策,曾经在当时经济最发达、人口最稠密的山西组织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大批的山西人从大槐树出发,被强制迁移到河南、河北、山东、北京、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宁夏等地,以后一部分移民又转迁到云南、四川、贵州、新疆及东北诸省。 六百年多年过去了,从大槐树迁出去的移民后裔现在已遍布全国的二十多个省以及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位于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那一棵大槐树也成为了许多人寻根祭祖的唯一标记。 想想也是,从大槐树移民出去的人群里共涉及到四百五十个姓,规模大大超过了百家姓,没准我们自己也是大槐树移民后裔中的一支,也是洪洞县的后人。 至于怎样辨别自己是不是大槐树移民的后裔,传说中有三个特点: 第一、当年移民时,官兵用刀在每人小趾甲上切一刀为记,所以但凡大槐树移民后裔的小趾甲都是复形(两瓣); 第二、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由于手臂长时间捆着,胳膊逐渐麻木,不久也就习惯了,所以大槐树移民的后裔都喜欢背着手走路; 第三、在押解过程中由于手臂反绑,若要小便只好向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后来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往往把小便称为“解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