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新闻综合频道 致广大尽精微 近日,中央文明办发布年1月至2月“中国好人榜”。其中,我省12人入选1月至2月“中国好人榜”。 他们分别是: 缺氧不缺精神做援藏保电的“光明使者”王西 心无旁骛收乡梓勇当致富带头人的85后村支书李蟠 妙手仁心累计减免贫困患者费用近千万元的好医生王景新 散步路上勇救落水孩子的74岁退役军人王小印 奋不顾身冲锋在前生命定格抗疫一线的社区干部李瑞 昼夜奋战检测一线用生命诠释党员本色的基层卫生干部李献忠 始终把群众安危放首位过度劳累牺牲在防控岗位的好支书张吉强 废寝忘食扑身流调一线与病毒争分夺秒的疾控医师回延良 再上抗疫战场以实际行动诠释家国情怀的警医夫妻杨国林、张丽娟 甘做“幕后战士”全力保障抗疫物资供应的基层干部尹志红 舍小家为大家泪别病危母亲逆行抗疫战场的好护士张丽芳 参与疫情阻击战不畏艰险再出发的志愿者徐国辉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李蟠:85后村支书心无旁骛收乡梓勇当致富带头人李蟠,男,年出生,中共党员,邯郸市复兴区康庄乡石坡村党支部书记。年6月,32岁的李蟠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从那天起,一心一意把石坡村建好,专心致志把乡亲们引上富裕道路,成为李蟠心无旁骛力努力的方向。三年来,这个村从脏乱差到洁齐美,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从不愿涉足到游人如织,石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机遇更是挑战李蟠是土生土长的石坡村人。石坡村位于复兴区康庄乡,东邻康湖文明示范区、西邻观岭山、南邻幽兰谷,沿路可行至老狼沟水库。明朝永乐年间,原李氏、闫氏从山西洪洞县东迁时行至此,由于天黑就地搭棚在大土坡住下,石坡村因此得名。历史上的康庄乡煤炭资源丰富,石坡村因煤而兴,鼎盛时期有小煤窑2座,煤厂50多个,年产煤量10万余吨。伴随着开采加工,石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黑煤白灰满天飞,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加之村里道路坑洼,垃圾乱堆,污水横流,臭味熏天,村民的居住环境可见一斑。那时候的石坡村,是全乡有名的落后村。生于斯长于斯,李蟠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当选村支书那年,恰是全省农村人居环境三年行动方案的开局之年,他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带领两委干部,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奋斗之路。 从第一“拆”到第一“建”听闻政府即将颁布政策,关停“散乱污”企业,年,李蟠带头拆除了自家的洗煤厂。“空气确实太差了”,与自己的资金亏损相比,李蟠更担忧的是石坡村的环境。年夏天,李蟠当选石坡村村支部书记。彼时,石坡村已基本拆除了所有煤矿开采加工厂,可谓百废待兴。李蟠开始逐步改善石坡村的环境,着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铺设自来水网管1万余米,彻底解决了村民吃水难、水质差的难题;铺设污水管网余米、化粪池3个,村民日常污水排放有了合理去处;经与上级政府、天然气公司多方协调,全村90%以上的村民用上了天然气;修路13条,总长余米,面积4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路灯盏,实现路面硬化、亮化;改厕个,公厕3个,极大改善村民如厕环境。除了改善村民的基本生活条件,李蟠还积极提升全村的整体面貌。截至目前,共拆除违建余间、猪场4个,清除垃圾余方;水库清理河道约余米,清理淤泥,砂石0余方。如今的石坡村拥有2个文化广场,草坪约平米,还有6条用旧砖铺小街,古色古香,韵味十足。村东曾经有片占地5亩的垃圾场,如今变废为宝,建成休闲游园,设置了健身器材和座椅,种植了多棵乔木多棵花木,已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休闲娱乐场所。参加支部书记培训时,李蟠看到南方不少农村将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成为全村致富法宝。受到启发后,在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带动下,李蟠决定把石坡村建设成为周边地区发展旅游业的“第一村”。年轻干部,说干就干。李蟠召集村两委,探讨发展旅游产业的可行性。从申请政府补贴,到利用市场经济招商引资,再到带动村民以宅基地的形式入股,李蟠带领下的石坡村天天都有新变化。充分利用悠久历史资源,建成石坡村村史馆,放置特色矿工雕塑;在主干街道两旁用石头砌特色墙,种树种花,利用废旧轮胎、水缸等进行点缀装点街景;将老房屋改造成特色民宿,打造驴友驿站、茅草亭、钓鱼台等景观;呼吁村民争先建设美丽庭院,村民庭院植树余棵,花卉余盆;在村内、环村李湖路、霍石路、南环路种植花卉15余亩,植树余亩,16万余棵,种花10余亩。 是年轻书记也是金牌调解员“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乡村干部就是那根须臾不可离的绣花针。李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年轻、内敛。担任村支部书记那年,他32周岁。这样一个年轻干部,真的能把石坡村带领好吗?不光是老村民、老党员有怀疑,李蟠自己也有不小压力。“我的想法是,既然干,就干好”,李蟠表了态,也很快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大家的顾虑。上任头两个月,李蟠重点治理了村口私搭乱建、侵占公用河道的现象。村东口沿湖地带,不少村民私自占地,种植果蔬,从坡上一直延续到水边,严重侵占了公用河道,对康庄水库的水质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和村两委商讨后,李蟠先从较有威望的村民开始做思想工作。“起先肯定是不愿意的,我们只能一遍遍去他家里做思想工作,告诉他私搭乱建、侵占河道的危害,再让他认识到修路的好处。”就这样,李蟠通过树立典型带头,三个月内就完成了拆违;不久后,一条平坦整洁的小街呈现在村民眼前,大家为这位年轻书记竖起了大拇指。村民闫运良是家里的唯一劳动力,农忙时骑车三轮车不小心摔断了腿,妻子精神有残疾无法自理,一家人生活艰难。李蟠听说后,个人出钱帮他看病,还为家里维修了三间房屋围墙并购置家具。此后,他帮闫运良跑民政局申请到救济金,逢年过节还送去米面油。为了给这家更加稳定的生活保障,李蟠将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股份分红,同时为闫运良安排了清扫街道的工作。年,闫运良一家脱了贫。作为村支部书记,免不了要解决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村里有位80多岁的老母亲,膝下四个儿子因为赡养老人问题产生纠纷,多年无法化解。了解情况后,李蟠多方协调,把一直不肯路面的儿子劝回村里,让相看两厌的兄弟各退一步,最终在村两委干部的见证下签了协调书,不到一周就化解了矛盾。看着孩子们和老母亲又成为了相亲相爱一家人,李蟠心里成就感油然而生。“其实矛盾的产生基本都是因为各自只顾自己,如果能各退一步,互相理解,矛盾自然也就化解了。”说起调解工作的秘诀,李蟠自己也总结了一套方法。短短三年,石坡村面貌日新月异,从昔日闻名的脏乱差村,到被评为区级文明村、市级文明村,年被评为河北省文明村;十佳金牌调解员、河北省千名好支书,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凝聚着一个普通村支部书记的初心和奉献。如今,这个35岁的年轻人依然在他钟爱的石坡村思考着、忙碌着。 监制:李文晓 主编:王斌、杨梦莹 本期编辑:李家鑫(实习) 来源:中国文明网 更多精彩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