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5/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金融时报》评出

年中国资本市场十大新闻

1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部署资本市场发展

年7月14日至15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健全金融法治,保障国家金融安全,促进经济和金融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对于资本市场发展,习近平强调,要把发展直接融资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上讲话时指出,要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积极有序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点评: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金学院副院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与法治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工作目标。会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强调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法治体系。资本市场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战略为根本宗旨。

近年来,证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资本市场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记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公平的根本监管使命,不断强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努力实现资本市场稳健运行,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深化多层次市场体系改革方面,在确保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新股发行常态化逐步实现;新三板分层制度改革得到推进,区域性股权市场被纳入了多层次市场体系,并统一了监管规则。交易所债券市场数量和质量的协同发展不断推进。“期货+保险”试点稳步扩大,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管理风险和服务宏观决策方面的功能持续发挥。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开通,证券服务行业的开放进一步提升了市场效率和资源配置的能力,也提高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认可度。

2

证监会从严监管重拳治乱

今年罚没款金额已超74亿元

年,证监会始终保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着力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重拳整治金融乱象,净化市场环境。针对市场内幕交易、欺诈发行、市场操纵、无照乱办金融、非法交易场所乱象等问题,证监会坚守监管本位,主动出击、重拳治乱,平稳有序化解邮币卡类、贵金属、微盘交易等风险,积极应对概念股炒作和代币发行融资(ICO)等风险苗头,开展专项执法行动,查办一批违法信息披露、财务造假等大要案。证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年以来,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7倍;市场禁入44人。同时,证监会还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各项制度建设,补足监管“短板”。

点评:许维鸿(中航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年即将过去,中国宏观经济稳中求进、交出了靓丽的答卷。备受瞩目的资本市场高举依法全面从严监管的旗帜,“重拳整治市场乱象”更是成为贯穿全年的治理口号——困扰市场多年的很多顽疾、特别是侵害中小投资者权益的行为被证监会重拳整治。

刚刚结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今年的金融风险防范工作给予高度肯定,同时要求年金融领域的工作核心仍然是从严监管和防范金融风险。这体现了中国金融改革“脱虚入实”的政策连续性。

在严监管背景下,上市公司有更大的施展空间。首先,在今年证券市场严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市场期待PPP引导基金规模继续增大,期待严监管下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真正的”PPP投融资模式。

一方面,鼓励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的企业进入PPP领域,捋顺企业与政府的“权责利”关系;

另一方面,鼓励存量和增量PPP项目通过公开发行ABS有序退出、强调规范合理的信息披露,政府引导基金大有可为。

其次,市场期待金融严监管对存量的各类基金进行用途清理,同时期待增量基金的考核方式力求“公开、公平、公正”,提升资金对国家战略支持的效率。

再次,中央对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精耕细作,需要创新性的信用担保体系,需要规范运作的区域股权融资市场。市场期待通过转板制度、信用担保基金等手段,鼓励在区域股权市场发行可转债作为融资模式等促使资金流入中小企业端。

总之,证监会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就是要优化全局性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用直接融资手段支持实体经济。

3

“债券通”成功上线

银行间债市开放又添新模式

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开展内地与香港“债券通”合作,即境内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香港交易所作为“债券通”主要运营主体,为“债券通”提供入市、交易等相关服务,并在香港成立债券通合资公司协助推进相关工作开展。中央结算公司及上海清算所分别与香港金管局CMU通过基础设施连接,为境外投资者提供登记托管、清算结算服务。

年7月3日,“债券通”成功上线且首日交易活跃,共有70家境外投资者与19家境内报价机构达成笔交易,合计70.48亿元。近半年以来,“债券通”的境外投资者数量和交易量也始终保持上升态势,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之一。

点评:鲁政委(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债券通”上线之时正值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约半年后,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和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首先,“债券通”的推出有助于满足海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目前海外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券市场的程度仍然较低。截至年年底,海外投资者持有我国境内债券的比例低于2%,而在美国和英国,这一比例分别为29%和41%。因此,有必要通过扩大开放渠道,吸引海外投资者更多地参与境内债券市场,拓宽人民币回流渠道。

其次,“债券通”的推出有助于丰富债券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尽管在“债券通”推出前,海外投资者已经能够通过QFII、RQFII和CIBM渠道进入境内债券市场,但“债券通”的机制设计对海外机构投资者更为友好,能够激励境外中小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债市。

此外,在“债券通”制度安排下,投资者可以用自有人民币或外汇投资。如果投资者使用外汇投资,可以通过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和参加行换汇,并由清算行在境内银行间外汇市场平头寸,不受境外人民币流动性的制约。

为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通过“债券通”这一渠道参与我国债券市场,未来“债券通”制度还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完善。比如,尝试对“债券通”投资者开放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丰富利率风险对冲渠道等。

令人欣喜的是,在年12月举行的中英经济财金对话中,中英发布联合声明表示,将成立工作小组对中国和英国的债市互通进行可行性研究。这意味着,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债券通”模式有望被进一步推广至更多市场,境内债市国际化将再上征程。

4

A股纳入MSCI指数

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加速

年6月21日,美国明晟公司(MSCI)宣布,从年6月起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全球基准指数。MSCI在公告中称,决定纳入能通过“沪股通”或“深股通”交易且不因停牌而被排除在外的所有大盘A股,预计纳入只中国A股的大盘股。基于5%的纳入因子,这些A股约占MSCI新兴市场指数0.73%的权重。MSCI计划分两步实施这个初始纳入计划,以缓冲“沪股通”和“深股通”当前尚存的每日额度限制:第一步预定在年5月半年度指数评审时实施;第二步在年8月季度指数评审时实施。早在年,MSCI公司就宣布启动将中国A股市场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审议及征询工作。但此后的年6月、年6月与年6月,由于多重因素影响,MSCI曾3次决定暂不将A股纳入其新兴市场指数。

点评:刘哲(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总裁、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中心主任)

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对于A股国际化进程具有标志性意义。

从短期来看,增量资金占A股流通市值比重很小,并不会立即产生明显的资金推动力,但能够有效提振市场情绪,有利于引导市场的积极预期。

从长期来看,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将会对A股产生持久的示范效应。未来外资将呈现一个加速流入的趋势,这由中国经济体量、经济基本面、国际化进程和资产配置需要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当前全球资金对于A股的配置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与中国经济体量、增速和发展潜力并不匹配。年6月,A股按2.5%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随着纳入比例和纳入范围的扩大,外资进入A股的渠道陆续拓展,外资对A股的参与度将逐渐提升,其对市场的影响力也会日益增大。未来国际机构投资风格将成为影响A股市场风格的重要因子之一,金融、消费等行业的估值体系有向国际靠拢的趋势。

从国际市场来看,当股票市场扩容到至只甚至更高时,市场往往会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市场发展规范化、对业绩等基本面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