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北京看皮肤病的医院介绍如何治疗才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403/8811354.html

点击蓝字,查看通知:

雄安家谱文化图书征稿通知

千里寻根大槐树

文/李卫东

“问我祖居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洪洞,是许多中国人经常在梦中呼唤的地方。

从我很小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们就告诉我:我的老家在洪洞县小兴州小鸡窝村。当时我只是把它当作笑谈,从未放在心上。成年以后,渐渐就有了一段思乡情结,总想去祖先曾经生存过的地方看看。几次将要成行,因为情况变化都落空了。

去年春节回乡,几个同族的叔叔问我:听说你回咱老家洪洞了,快跟我们说说老家的情况!我惭愧地回答,我只是有此计划,还没有去成。他们脸上分明挂上一丝失望。真的,如果没有特殊的机缘,他们今生不可能回到两千多里外的洪洞了,而我既然可以去更远的江南和东北,为什么不能代表他们去拜祭洪洞的先祖呢?

我开始认真地筹划这次旅行。查阅相关资料,记录祖辈传说,于是,年前那场浩大的移民运动在我心里渐渐清晰起来:元末,农民起义军与元军在河北、山东、河南反复鏖战,加上当地连年灾荒,使这一带人口骤降、赤地千里。而晋南地区却风调雨顺、人口繁盛。明朝建立后,开始征调晋南农户到洪洞广济寺大槐树下报到,然后集体迁往河北、河南一带定居垦荒,至永乐年间迁民达到高潮。据史料记载:前后50年间规模较大的移民共18次,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仅永乐二年和永乐三年就迁民两万多户充实北京地区。移民涉及京、冀、豫、鲁、皖、苏、鄂、秦、陇等10余省市。

就在永乐三年(公元年),我的先祖李鸿业从老槐树下出发,来到保定府安州城南北马村定居。兄弟四人中只有一个留在洪洞故居,其余两人分别迁往北京的密云和保定府的蠡县。据我的叔伯们说,解放后蠡县那边的族人曾回到洪洞祭祖寻亲,老家已更名叫凤凰村,是个有多人口的大村镇。后来,回到凤凰村就成了叔伯们心中的梦想,但是因为路途遥远,一直没有人回去过。

今年“五一”长假,我参加了一个赴山西的旅游团。行程结束后,我们一家人从太原登车直奔洪洞。汽车一路穿越广袤的晋中平原,穿越雄浑的吕梁山脉,穿越漫漫的历史尘烟,向我梦中的洪洞驶去。到达洪洞是晚上7点,在县宾馆安排好住宿后,我们来到宾馆对面的一家餐馆。问老板娘本店的特色菜是什么,答曰:过油肉。于是就要过油肉,又要了蘑菇菜心,黄瓜西红柿拼盘,主食是发糕和米饭。一番劳顿之后,我和儿子碰杯庆祝胜利到达祖居之地。

翌日清晨,我们一家吃过早点,就到洪洞街头闲逛。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除了一条新开发的古槐大街,其他地方都是古旧的店铺和民居,不过这倒很适合我访幽怀古的心情。我们在政府大楼、苏三监狱、洪洞宾馆拍照留念,要把一个真实的洪洞收藏在记忆里。早8:30,我们打车来到寻根祭祖园。这是一所以老槐树遗址为中心的公园,占地40亩,始建于年。步入古色古香的门楼,首先看到一座高大的根字影壁,左右分书“饮水”、“思源”四字。进入园中,果然芳草茵茵、绿树繁茂,可是我无心观景,急着去瞻仰大槐树的风采。于是过中门直奔古槐亭,可惜年前的大槐树已在顺治八年被一场大洪水卷走,只留下碑亭纪念。所幸者,老槐树冲毁后,其残留根系上又生出二代古槐,生长余年后枯死。其根系又衍生出第三代古槐,树龄已达多年,至今高达11米,枝繁叶茂,槐荫郁郁。想当初我先祖聚集在老槐树下栉风沐雨等待迁移,告别故土而不知去往何方,其神惶惶,其心凄凄,岂是我等后辈所能体会?我们在两代古槐前合影留念,在祭祖堂牌位前虔诚拜祭,表达了古槐后裔对先祖的崇敬之情。

可是我心里还有一个未解的悬念:长辈们念念不忘的凤凰村究竟在哪里?我到祭祖园的咨询处询问,他们说洪洞县根本没有这么一个村庄,只有赵城镇古称凤凰城,还建有一个凤凰广场。我想:如果凤凰村当年就有人口,如今也应该发展成一个城镇了。既然不远千里来此一趟,就要去寻访一番。在县城打车,北行20公里,在赵城镇下车。果然是一个繁华所在,这里在解放前一直是赵城县的政府驻地,因此道路规模和建筑格局非一般村镇可比。镇中心有一座凤凰碑,成为古凤凰城的标志。

我们在街上走访了几个70多岁的老人,他们对年前的那场大迁徙知之不多,问起李家的先祖,更是一脸的茫然。他们只是说街上有一个几百年的石牌坊,可能记载着一些移民的事情。我们赶过去一看,石牌坊上的字迹早已被岁月磨平,实在无法提供什么线索了。最后我们只好在石牌坊和凤凰碑前拍照数张,为这次寻根之旅划上句号了。

离开洪洞时天上下起了小雨,我们在潇潇春雨中登上北上的火车。回望细雨中古老肃穆的洪洞,我在心中默念:再见了!不知今生是否还有机缘故地重游?归程中作《祭先祖》一首,以纪此行:

六百年前辞凤庄,携妻带子赴他乡。

三千里路泪和血,百日征程雪与霜。

教子休迷洪洞路,传孙莫忘槐荫凉。

而今堂下香烟盛,饮水思源祈永昌。

,5,13

作者简介:

冬子李:原名李卫东,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十届文联委员,安新县作协名誉主席、高级政工师。曾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小说、散文、杂文等0余篇,多篇作品被选入苏教版初三教材、《中国散文精致读本》、《最美文》等20种书籍,已出版散文集《自己的风景》、《白洋淀美食笔记》等。

平台运营:淀之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编辑:刘卫宁

雄AN家谱文化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