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8/22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我国中部很多地方的民间,都广泛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其实在河南省北部的滑县,很多儿童从大人口中听到的不是“老鹳窝”,而是“老鸹窝”这是为什么呢?图为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的大槐树。(王子瑞摄)

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就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的多个县市。图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的根雕“老鹳窝”。

据《洪洞县志》记载,明朝时,洪洞县有一座自唐宋以来便建有驿站的广济寺院,寺院宏大,殿宇巍峨,位处阳关古道旁。在广济寺山门左侧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西面汾河滩的一些老鹳便纷纷在这株大槐树上构巢垒窝。到了冬季树叶凋零之时,古树上星罗棋布的老鹳窝,甚为壮观,引人瞩目。

明初移民时,官府在广济寺和大槐树下设局驻员,集中移民,编排队伍,并发给“凭照川资”。当移民起程时,依依惜别,不忍离去,走了很远再回首,只能看见那株高大的槐树和上面的老鹳窝。因此,“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梦绕魂牵的家乡标志,几百年口口相传,有的甚至把“老鹳窝”误传为村庄了。图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的“老鹳滩”。

经过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图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的根雕“老鹳窝”。

豫北民间之所以把“老鹳窝”说成是“老鸹窝”,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一是豫北这里老鸹常见而老鹳基本不见,二是老鸹、老鹳发音相近。图为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门前的游客。

无人机航拍的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分隔线----------------------------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